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稚氣未脫的面龐、沉穩堅定的目光、肆意揮灑的汗水、英氣挺拔的戎裝……當這些詞語交匯在19歲男孩的身上,一定是一個關于青春與夢想的故事。前不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少年"李昀澤做出了人生一個重要決定——報名參軍。經過嚴格考核和役前訓練,3月16日,李昀澤將正式踏入軍營,追逐自己的夢想。
右二為李昀澤
兒時種下"穿軍裝"的種子
當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某訓練基地見到李昀澤時,他已經進行役前訓練快一周了。
2002年出生的李昀澤是湖北襄陽人,入伍前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物理專業大三的學生。白皙又帶有書卷氣的面龐,瘦高的身材,還無法把他和軍人聯系起來。
"其實我從小就很向往軍隊的生活。"訓練間隙,李昀澤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他出身軍人世家,爺爺、大伯都是軍人,他從小就聽了很多軍人和部隊的故事,對生活和成長有不小的影響。"從小看電視劇,軍人們沖鋒陷陣、英姿颯爽,在我心里已經樹立了軍人保家衛國的形象,我也希望自己能穿上軍裝,不僅是帥,更是對自己的磨練。"
其實,這并不是李昀澤第一次報名參軍。大二那年,因為年齡不達標,李昀澤的軍人夢只能暫時擱淺。2021年是全國首次"一年兩征",得知消息的李昀澤趕緊報名,趕上了這次春季征兵。
面對大家詫異的目光,李昀澤一直很淡定:"父母和老師都很支持我,鼓勵我在部隊好好鍛煉,盡快適應部隊生活。"
辛苦訓練從不輕言放棄
真正的部隊生活什么樣?在役前訓練基地,李昀澤努力去縮小夢想與現實的距離。
"經過這幾天訓練,我對部隊的了解更深一些,對軍人的衣食住行也有了更具體的了解,身體和精神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鍛煉。"對李昀澤來說,剛開始訓練,身體雖有一些不適應,但也堅持了下來。
"和其他戰友比,我的體能一般,但我有信心通過鍛煉趕上他們!"李昀澤說,剛開始的一次長跑,他盡管跟不上其他同學,但信念一直讓他咬牙堅持。
這一點也讓訓練教官楊武俊看在眼里。"一開始看他又單薄,年齡又小,擔心他不能適應訓練的艱苦,沒想到讓人刮目相看。"楊武俊說,第一次集訓拉練,跑圈、隊列交替進行到最后,大家都精疲力盡,他要求大家不允許坐臥,很多新兵都站的東倒西歪,只有幾個孩子一直咬牙堅持筆直的軍姿,李昀澤就是其中之一。
"說不苦是假,身體的確有些疲勞,但精神上正在不斷適應,慢慢就不會覺得苦了。"李昀澤說,自己參軍的目標就是鍛煉自己,目標明確,自然也不會輕易動搖了。
摘掉"標簽"做好普通一兵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今年合肥市包河區春季征兵最終定兵155人,全部為大學生,其中不乏哈爾濱工業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雙一流高校的學生,而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李昀澤則更加矚目。
"少年班"是李昀澤的一個標簽,但他自己卻看得很平淡。
2018年,16歲的李昀澤參加高考,被中國科大少年班提前錄取。在別人眼里是被膜拜的"學神",李昀澤卻認為自己"沒什么特別"。物理專業的他平時在學校主要精力就是學習,偶爾也會摸一摸小時候學過的鋼琴、小提琴,或者找同學下一盤圍棋。
更多的時候,他還是會安靜地看書。"非常愛學習,訓練之余都會捧一本書看。"在訓練基地,教官發現李昀澤的褲子口袋鼓鼓囊囊,伸手一拽竟是本書。
這次訓練,李昀澤帶了一本《莊子》。"我看書沒有什么限制,《莊子》涉及哲學、社會、藝術,非常博大精深,可以了解不同的世界觀。而且我雖然到部隊了,但有空還是會繼續學習的。"
摘掉"少年班"的標簽,李昀澤即將變成部隊大熔爐里普通的一員。"目前就想適應部隊生活,掌握更多技能。"對于參軍后的人生規劃,李昀澤坦言還沒有考慮太多,"人總要為青春留下一些不平凡的記憶,少年班的是我,部隊的也是我。"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編輯:唐恒鋼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