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居民占用公共綠地臨河搭建棚舍飼養鴨子,弄得綠地、河道到處都是糞便,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環境。3月15日上午,在合肥包河大道與延安路交口西南角,一個占地150平方米的磚混結構房屋被包河區城管部門依法拆除。
近期,駱崗街道城管辦多次接到市民舉報,包河大道與延安路交口西南角有人私自毀綠,違規搭建養鴨棚,飼養鴨子,造成環境臟亂。接到投訴后,駱崗街道城管隊員立即對現場進行走訪調查,看到幾處磚混結構的鴨棚臨河道而建,面積約150平方米。"這里住著一家'鴨子養殖大戶',養殖數量大概在400只左右。該戶村民不僅毀壞周邊綠化帶,還私挖水塘,養殖廢水直接排入許小河河道內。"包河區城管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當事人未經許可私自搭建違章建筑來養鴨,產生的廢水廢物嚴重影響了周邊環境和附近居民的生活。
隨后,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多次上門對飼養家禽的居民進行走訪,并做好解釋和勸說工作,效果不明顯。對此,城管隊員聯合社區工作人員找到當事人,下達整改通知書,明確整治期限。最終啃下了難啃的"養鴨大戶",該戶同意搬遷拆除。
"還是欠缺法律意識,接受過宣傳教育后,我認識到養殖場對環境影響的嚴重性,對拆除養殖場的行為,我也表示支持和理解。"養殖場主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當初看到這片區域環境很好,不少人驅車來游玩,就想養點土雞和土鴨來賺錢,根本就沒有考慮到會影響周邊環境,更沒想到自己違法了。
執法隊員組織專業人員對鴨群、鴨蛋進行收集歸還,并做好拆除過程中物品搬移、清點和現場秩序的維護工作。"違建養殖場被清拆后,河水清澈了,空氣清新了,我們又可以經常到這里散步了。"拆除行動也得到廣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王東莉 李玲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編輯:唐恒鋼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