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新年伊始,合肥市大建辦、合肥市城鄉建設局“端出”2021年大建設計劃的大盤子。根據計劃,2021年合肥大建設計劃八大類項目共1300余項,全年預計完成工程投資約675億元,同比增長約8.7%。按照“1358”實施方案(實施一個行動計劃即“1-1-5-5行動計劃”、開展三項專項行動、打造五大片區、推進八大類工程)強力推進。預計到2025年末,建成及在建鐵路1000公里、高速公路1000公里、城市快速路500公里、軌道交通500公里,“環+放射+方格網”的交通網基本構建完成。
打造“1234”高鐵出行圈
目前合肥市已經建成鐵路800公里(高鐵524公里,普速276公里)?!笆奈濉逼陂g建成高鐵超250公里,累計建成鐵路超1000公里。屆時,將形成“1234”高鐵出行圈:即1小時通達省內城市,2小時通達長三角中心城市,3小時通達中部地區中心城市,4小時通達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和西部地區部分中心城市。
構建“兩環十三射多聯”高速公路網
合肥市的高速公路網格局目前為“一環六射”,通車里程481公里,路網密度4.2公里/百平方公里,低于長三角地區平均值(長三角地區為4.3公里/百平方公里);“十四五”期末通車及在建里程將超過1000公里,形成“兩環十三射多聯”高速交通網絡,路網密度將達到8.7公里/百平方公里,超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綱要要求2025年長三角地區達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力爭市域所有鄉鎮能夠15分鐘上高速。
新增5000個公共停車泊位
截至2020年12月,合肥市區機動車保有量190余萬輛,近兩年市區車輛增長均超20萬輛/年,市區機動車停車位缺口較大。合肥市城鄉建設局城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一輛小汽車路邊停放所需的空間約為16平方米,合肥市的長江路機動車道總寬度為28米。據此測算,假設每年新增的機動車全部停放在長江路上,停放的總長度約200000×16/28≈110公里。合肥長江路(馬鞍山路-五里墩)長約6.1公里,也就是說,每年新增的機動車需要修建18條長江路才能全部停滿。
2021年,合肥市將大力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以老城區以及停車難區域為重點,建成杏花公園地下停車場、東一環路P+R停車場、銅望交口地下停車場,開工建設全民健身中心停車場、姜坎公共停車場、皖能大廈停車場等,2021年計劃建成5000個公共停車泊位。同時,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2021年計劃新增新能源汽車充電樁8000個。
建成“五橫七縱”快速路格局
據悉,目前合肥市現狀快速路里程160公里,快速路結構呈“分散、割裂、不連續”狀態。2021年計劃續建3條(南二環、北二環東段、淮海大道),新開工快速路8條,分別是長江西路、西二環、文忠路、包公大道、郎溪路、金寨路、金寨南路、深圳路等快速化改造工程,總長80.74公里;2022、2023年計劃新開工快速路14條,總長150.08公里。全部建成后,合肥市快速路里程將達到399.32公里。
“十四五”期末,建成及在建快速路里程將達500公里。屆時,基本形成“五橫七縱、多向加密”規劃快速路網中的“五橫七縱”的格局。
另外,記者注意到,新開工的快速路中,西二環北段、郎溪路(新東二環北段)、金寨路、文忠路、包公大道都將新建高架橋。
形成“一環十射”地鐵網格局
目前城市軌道交通已建成運營1、2、3號線及5號線南段,總里程為114.82公里。預計十四五期末,軌道交通1號線三期,2、3、4號線延長線,4、5號線,6、7、8號線一期全部建成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達到294.22公里;市域軌道交通方面,合肥新橋機場S1線工程建成后,里程將達到69.3公里。“十四五”期末,建成及在建軌道交通將達500公里,形成一環十射地鐵網格局,初步實現城區范圍各方向地鐵網全覆蓋。
斷頭路、擁堵點治理持續開展
市政基礎設施不斷上馬,固有的“城市病”也得治。雖然合肥市近年來持續推進治理擁堵點和打通斷頭路行動計劃,但市民的出行體驗仍然欠佳。合肥市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幾年內,合肥市相關部門仍將“重拳”持續治理,目前計劃在未來3年,有86條斷頭路、35處擁堵點陸續“上馬”。
隨著合肥建成區規模的擴大,鐵路、高速公路、水系等已被城市包圍,涉鐵、涉高速、水系阻隔等形成了多處斷頭路,此外,部分道路由于征遷等問題難以打通;上述因素致使目前合肥市仍然存在200多條斷頭路,是造成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統計,截至2020年三季度,合肥市城市路網高峰行程延時指數是1.625,杭州市城市路網高峰行程延時指數是1.617,南京市城市路網高峰行程延時指數是1.798,上海市城市路網高峰行程延時指數是1.819。合肥的擁堵指數低于上海市、南京市,但高于杭州市,情況不容樂觀。
2021年續建、新建打通斷頭路項目44項,2022年新建打通斷頭路項目22項,2023年新建打通斷頭路項目20項。未來三年,還將繼續開展工程措施化的交通擁堵點治理,2021-2023年計劃每年改造擁堵點分別為15處、10處、10處,三年共計35處。
老合鋼片區有望換“新顏”
2021年合肥大建設計劃同時啟動“兩片多點”城市更新行動,對老合鋼片區以及老城區北一環以南、蕪湖路以北、勝利路以西、環城公園西路以東兩個片區的基礎設施、人居環境進行提升。
據介紹,目前合肥市區老舊小區數量眾多,老舊小區及其周邊配套設施不足、環境較差,難以滿足市民宜居需求。2021年大建設計劃啟動“兩片多點”城市更新行動,對老合鋼片區、老城區(北一環以南、蕪湖路以北、勝利路以西、環城公園西路以東)等兩個片區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等進行完善提升,營造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開展“城中村改造”攻堅行動,強力推進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重點改造紫竹苑小區、珠光南苑東區、林業廳小區、義倉小區、朝陽小區、團安村小區等88個老舊小區;實施葛大店復建點B、C地塊、平塘王復建點、黃巷復建點等工程,切實改善市民居住條件。
一批公益性項目將建成
今年,一批公益性項目也將建成,其中包括合肥市公共衛生管理中心、九中新校區、第二人民醫院老年護理院、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合肥還將加快合肥六中新校區、濱湖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市中心圖書館、合肥幼專梅沖湖校區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此外,開工建設合肥市博物館、黃麓師范學校改擴建工程(二期)、安徽大學江淮學院新校區(暫定名)、合肥一中東校區、合肥市美術館、市兒童醫院等項目。
汛前完成19處積澇點整治
今年,合肥市將加快十大公園、環湖十大濕地建設;完成植物園擴建二期工程、逍遙津公園提升改造;開工建設南淝河沿線景觀提升、王咀湖未來公園、銅望交口街頭游園、濱湖卓越城生態公園等公園項目。
在持續增強城市污水處理能力的同時,完成南淝河流域雨污分流排查整治等工程。啟動城區老舊管網改造修復、板橋河西支初期雨水污染治理等工程,提升城區水環境質量。完成徐涵、范拐泵站等城市防洪工程,啟動立交泵站提標改造(第二批)、城市排水管網改造(二期)等;2021年汛期前完成列入計劃的19處積澇點整治,提高城市防洪抗災能力。
合建宣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伍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