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新建中小學幼兒園5所、新增學位4000余個;新增減稅降費超20億元,兌現政策獎補資金2.8億元;金融業增加值合肥市占比超三成;全年新增就業2.7萬人……2021年以來,合肥市廬陽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12月20日,中共合肥市廬陽區第五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舉行,今年,廬陽區全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30億元、增長8%,綜合實力位列全國百強區第85位。
何剛/攝
金融業增加值在合肥市占比超三成
一年來,該區持續強化創新引領,主導產業提質增效。金融業穩中向好,金融業增加值預計完成340億元、全市占比超三成;商貿業欣欣向榮,宜家家居加快建設,銀泰二期主體封頂,社消零總額預計增長9%;建筑業勢頭強勁,建筑業產值預計增長20%;新興產業朝氣蓬勃,戰新產業產值預計增長88%……
同時,廬陽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廬陽經開區出讓全市第一宗省級園區“標準地”,大楊產業園企業搬遷大頭落地。深化“放管服”改革,新增減稅降費超20億元,兌現政策獎補資金2.8億元,凈增市場主體1.5萬余戶、增長39.2%。加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攜手組建長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聯盟,IE果園獲評G60科創走廊產融結合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歐班列新增22個國際站點,累計發運突破2000列。
G206連接線一期工程138天主車道全線貫通
據了解,合肥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為廬陽區提出了“一保障兩建成”新目標,即全力服務保障世界級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著力建成彰顯合肥歷史文化核心區、現代服務業聚集區。
廬陽區全力推進G206連接線一期工程(原三國城路)建設,僅用138天實現主車道全線貫通,創造了城市主干道建設的“廬陽速度”。聚變堆園區竣工交付,設備進場安裝。董鋪國家濕地公園加快建設,結對幫扶三十崗鄉工作全面啟動,中國最美科研圣地初具雛形。
阮雪楓/攝
該區牢牢把握老城“減法”專項行動歷史機遇,謀劃推進“1210”工程,高點啟動城市記憶館建設,拱辰街改造延續市井煙火,承載幾代人情感與記憶的逍遙津公園煥新回歸,彰顯漢唐盛世氣韻的淮河路步行街絢爛歸來,成為合肥市唯一入選首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街區。
廬陽北部中心建設扎實推進,系統謀劃“12310”產業發展工程,指在廬陽北部中心打造1個500億級主導產業集群(臨港產業)、2個200億級新興產業集群(新能源產業、新興科技產業), 3個50億級龍頭企業,10個10億級骨干企業。廬州海關駐區辦公,協同推進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建,合肥國際陸港入選“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
新建中小學幼兒園5所、新增學位4000余個
在區域綜合實力增強的同時,廬陽人的幸福指數一路攀升,全年新增就業2.7萬人。嚴格落實“雙減”政策,新建中小學幼兒園5所、新增學位4000余個。
積極破解“就近看病難”“上樓難”“停車難”等群眾關注的大事小情,創成6家社區醫院,建成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大楊分中心;既有住宅加裝電梯105部;全年安置群眾2200余戶;新增停車泊位2100余個;文明創建深入推進,楊沖片區征遷大頭落地;北二環與蒙城路交口等8處積澇點完成整治。
作為合肥主城區,廬陽區始終堅持建管并重,功能品質顯著提升。軌道交通三線同建,暢通二環(廬陽段)建成通車,五河路等斷頭路陸續打通,群眾出行更加便捷。合鋼三廠等72萬平方米危舊房及城中村完成征遷,暢園新村等99萬平方米老舊小區完成改造,人居環境持續優化。
確保淮河路國家級步行街創建“首輪申報、首輪通過”
2022年,廬陽區將圍繞全力保障世界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服務保障“國之重器”建設。加強園區路網、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功能。扎實推進森林質量提升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聯動發展休閑農業、科普旅游等,努力實現科研“圣地”、田園耕地、旅游勝地相得益彰。
廖宇翔/攝
圍繞加快建設彰顯合肥歷史文化核心區,持續擦亮歷史文化名片,深入挖掘三國文化、漢唐文化等資源,精心做好曹魏新城遺址、古逍遙津等遺跡保護利用,推動實施廬州學宮等古跡保護修繕,謀劃復原古金斗河昔日“斗河流金”風貌,更好留存拱辰街市井煙火氣息,留住城市根脈與記憶。發揚傳承紅色文化,挖掘合肥城內第一個黨組織誕生地“十棵椿”原址等革命遺址歷史內涵,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全力爭創逍遙津公園國家4A級景區,積極發展文博游、購物游等新業態,大力建設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
確保淮河路國家級步行街創建“首輪申報、首輪通過”,精準招引全球頂級商業綜合體,加快推動長江中路打造合肥版“上海淮海路”,引導支持鼓樓、商之都等傳統商貿企業和城隍廟、女人街等特色街區提檔升級,加快建設全省消費核心樞紐。
吳京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