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與安徽省兒童醫院南門僅一墻之隔的吳夾弄城中村里,有一座彩色粉刷的兩層小樓,在一片老舊灰暗的老房子中格外顯眼。這是由一個民間公益組織發起的專為異地就醫的困難兒童及家屬提供免費住宿的地方。除了免費提供住宿,還提供心理關懷、自助(互助)廚房、病童游戲娛樂空間、搭建病童家長交流互動等多種服務,大家親切地把這個落腳處稱之為“口罩天使中途宿舍”,這里陸陸續續接待了近千戶患兒家庭。
43間房成為病患家庭的“臨時家”
12月2日下午,寒冬的陽光顯得格外的溫暖。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口罩天使中途宿舍”時,家長們正圍在小院里的桌子旁,跟著營養師一起學做營養餐,一群人有說有笑;孩子們則戴著口罩在游戲娛樂空間玩耍。看起來,這里就是城中村一個普通人家的院落住宅。
孩子們在樓頂休閑區玩耍。
據負責人王大成介紹,目前“口罩天使中途宿舍”一共有43間房,其中入住房間有30間,包括24間家庭房、2間爸爸房以及4間媽媽房,可同時容納36個家庭在此落腳借宿。在樓頂還有500多平米的休閑區,家屬可在這里晾曬被褥衣物,孩子可在這里游戲。除了基礎生活設施,這里還配備了公共浴室、物品寄存室、多媒體活動室。
樓頂休閑區。
走進“口罩天使中途宿舍”,房間大約10平方米大,一張1.2米寬的床,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干凈整潔是每個房間的“標配”。門口的信息登記表詳細記錄了這些住過家庭的信息,像一個長長的時間軸,訴說著一個個流動的故事。
20多個家庭組成“守護者聯盟”
從淮南帶女兒來合肥治療的李大姐,已經在這個小樓里住了將近兩年。“我們是去年二月份來的,當時疫情正嚴重,這邊的大門都沒有開,多虧這里‘收留’了我們。”談到“口罩天使中途宿舍”,李大姐滿眼盡是感激。
李大姐的女兒今年10歲,患有淋巴瘤,已經化療一年半了。孩子爸爸在老家打工,一個月工資只有2000多,將近兩年的免費住宿如同一場及時雨,為這個小家庭節省了一大筆開銷。
除了能省錢,情感上的共鳴更為難得可貴。“在老家我都不愿意跟別人說話,說什么呢?沒有得病的人他是不明白你心情的。在這里不一樣,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樣的,對病情也都熟悉得很,我們在一起能聊到一起去,我和孩子在這里待著挺好。”病友之間的互相鼓勵和幫助,以及情感上的支撐,讓她對生活燃起了希望。
有家長在公共廚房里做飯。
同李大姐一樣,還有二十多個家庭已經在這里暫時落腳,穿過小門就能直通醫院。記者注意到,宿舍內有一塊醒目的小黑板,除了記錄著每一個孩子的入住信息,還有不少家庭的住宿預約登記。雖然素昧平生,但由于“同病相憐”,居住在“中途宿舍”的旅客們,像“守護者聯盟”一樣守護著他們的希望。
負責人王大成告訴記者,他們每次在“入住信息”一欄擦去一個孩子的名字時,都祈禱著這將是這個家庭的重生,“希望能把生活的陰霾擦掉,能把孩子的病痛擦掉,而‘預約信息’一欄最好一直是空白。”
入住信息公示欄。
這里陸續接待近千戶患兒家庭
從1998年加入安徽省青年志愿者協會,王大成的志愿公益生涯已經走過20多個年頭,“口罩天使中途宿舍”就是他牽頭發起來的。“2005年我在做公益時,了解到不少白血病兒童及異地就醫病童家庭,為了節省費用,不得不住在臟亂差的簡陋出租房里,這種環境很容易造成二次感染,加重孩子的病情。”
這件事一直困擾著他,經過近十年不懈的奔走和努力,2016年底,王大成終于籌到了7萬多元,他在安徽省兒童醫院附近租下兩間民房,因為一些癌癥病童需要戴口罩,所以他把這里叫作“口罩天使中途宿舍”。如今,“口罩天使中途宿舍”已經來到第6年,這里陸陸續續接待了近千戶患兒家庭。
宿舍內部。
在這里,衛生清潔、用具維護、綠植養護等都是由借宿家屬們共同承擔的,宿舍內部的一些使用規則和活動組織也由大家共同決定。最近一段時間,工作人員開始推出一項積分制度,家屬們組織讀書會、參與集體做飯活動、打掃衛生、澆花,都可以獲得積分,一個積分可以兌換一元錢。王大成認為,在這個兼有著病痛和溫暖的宿舍里,家屬們通過一些集體活動,既可以緩解病情帶來的消極情緒,也能夠幫助中途宿舍可持續地運轉下去。
收支失衡是最大難題
為了更好地保證宿舍管理規范,除了與家屬們共建共治,這里還有6名全職工作人員,負責宿舍內部的財務工作、營養餐教學、宿舍管理等。“還會給他們發薪水,繳納社保。”王大成坦言,中途宿舍想要健康持久地發展,就必然需要吸納這些具備專業知識的人員。
顧文濤已經在中途宿舍工作了四年,主要負責中途宿舍的內部管理和籌資,“也會做一些其他活兒,我們這里基本上每個人都是這樣。”他告訴記者,由于人員的不足,這里的工作人員基本都是“身兼數職”,“辛苦是辛苦,但心里其實是滿足的,我覺得這份工作給我一種腳踏實地的感覺,非常接地氣。”
多媒體活動室里的照片墻。
孩子們畫的畫。
久而久之,“口罩天使中途宿舍”在附近贏得了不少好口碑。王大成介紹,他們經常會陸續接收到社會愛心企業和人士的捐贈,比如圖書、玩具等。“80%的資金都是由社會公眾捐助的,其余的由基金會資助。”王大成說,他們有時也會參加一些公益比賽,贏了比賽會有獎金,但這種資金來源并不穩定。
在中途宿舍10月份的財務收支公示中,可以看到,10月份收到的捐款為22774元,而支出卻高達6萬多元,收支明顯失衡。從支出明細表可以看到,房租、電費、燃氣費、工資等就占了大頭。收支失衡的局面一直存在在這棟小樓里,當記者問到當前最大的困難在哪里時,王大成想了一會兒,說:“困難是方方面面的。”對于未來還能走多遠,王大成自己表示也不知道,“但會一直堅持下去,直到干不下去那天再說。”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見習記者 吳悅 記者 呂歡歡 攝影報道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