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據 肥西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消息 “投資幾百元買張卡,就能享有1億元的股權、1億積分和1億數字貨幣,等幾年后項目解凍,就能提現當錢用,全家從此衣食無憂”,這樣的好事,你信嗎?這樣的話,還真有人信了。近日,肥西縣法院審結一起打著“云數貿”民族資產解凍項目的幌子進行詐騙的案件,21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6個月至9個月不等的刑罰,并處罰金及追繳違法所得。
該案涉案人數眾多,分布在全國16個省份,各被告人采取的強制措施不同,退贓退賠情況復雜,案件審理難度較大。肥西法院高度重視,統籌安排,形成合力,積極克服疫情影響,靈活采取線上線下并行,集中審理和分案審理相結合等方式開庭。經審理查明,2019年4月,被告人楊某某、田某等人利用人民群眾對國家的信任,假借國家大政方針和社會熱點,虛構“云數貿”“黃河留根”民族資產解凍項目,通過微信建群,或口口相傳,積極向親戚朋友和不明群眾宣傳民族資產解凍項目,發展下線,形成裂變式傳播。通過推薦購買98元、100元、150元、200元等數十種數額不同的卡或股權證,謊稱項目運作成功后,就能憑卡兌現巨額資產。
被告人在收取購卡費后向上線轉款,或幫助自己的上線統計、匯總被騙人員資金,并按照要求向上線轉款。同時,被告人在微信群內宣傳“保密法”,教唆下線對抗公安機關調查。期間,被告人楊某某收到下線轉款約300萬元,獲利約百萬元,被告人田某等人向其上線轉款230多萬元至2萬多元不等的數額。
肥西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楊某某、田某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民族資產解凍項目,以微信建群發展下線等方式,騙取他人辦卡費用,分別達到數額特別巨大、數額巨大、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鑒于各被告人具有的自首、坦白、積極退贓等情節,結合各被告人認罪、悔罪態度、所起作用地位及獲利情況等,綜合作出上述判決。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屢見不鮮,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等手段,設置陷阱,誆騙取不明群眾,嚴重侵犯了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法官提醒,凡是以響應國家政策為由,打著“云數貿”等民族資產解凍項目的旗號,聲稱繳納幾十元、數百元即可購得上千萬甚至上億的數字貨幣卡,一律是詐騙。大家一定要提高防騙意識,主動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或關注相關新聞報道,小心天上掉下的“餡餅”,不要心存僥幸心理、貪一時便宜。遇到疑似詐騙時要冷靜,注意核實對方身份,并及時報警。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