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據合肥市人社局統計,常年在肥的建筑行業農民工就有90余萬人,農民工的薪資問題一直是關系民生的重要問題。近年來,合肥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農民工薪資發放。11月23日,媒體采訪團來到合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詳細了解了目前合肥市為保障農民工薪資發放制定的相關規章制度以及其落實情況。
據合肥市人社局總經濟師陳勇介紹,2020年5月1日,合肥市把多年行之有效的“設立工資保障金,設立農民工工資專戶,實名制管理,總包代發制和維權信息告知制”五項制度上升為法規加以落實。“2011年,國家將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納入刑法,今年4月,市人社局和市公安局聯合出臺了這方面舉措,今年移交案件44件,立案43件,對40名相關企業的負責人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2017年國家出臺黑名單制度,將欠薪金額達到一定數量,有能力支付卻拒不支付或者隱秘套利的企業、負責人加入黑名單,一旦進入黑名單就會一處受罰,處處受限。陳勇說:“從2017年以來,我們累計發布了15批次黑名單,涉及70多個單位,56名負責人,今年以來已經公布了5個批次,涉及22家單位和11名相關負責人。”
對于農民工工資專戶制度,合肥市人社局駐建設領域維權辦首席代表翁存爽進行了詳細介紹:“這個專戶用來解決工資從哪里來,工資怎么發的問題。一個施工企業在開工的時候有兩個戶頭,一個是基本賬戶,是正常的資金往來賬戶;一個是農民工工資專戶,監理單位在當月核算時候,農民工的薪資直接打入一個賬戶,這個賬戶不允許提取現金,只能用于轉賬發送民工工資,專戶的設立要簽訂總包單位、建設單位、銀行三方監管協議。”在設立專戶之前,是由建設單位把錢給總包單位,總包單位給分包單位,分包單位給包工頭,包工頭發給工人,支付環節非常長,就容易產生拖欠。設立專戶之后,薪資由建設單位直接打到農民工的卡上,一系列的中間環節沒有了,這就從源頭上遏制了欠薪的問題。
這一系列的措施,讓合肥市農民工切實感受到了便利。 記者在安徽三建合肥市中心圖書館項目建設現場采訪了鋼筋工葛師傅,他在建筑工地工作有十七年了,“之前都是年底老板才發工資,也出現過拖欠工資集體討薪的事件,我去年3月來到這個項目,入職就發放了工資卡,每到月底按時發放工資,以前家里急著用錢的時候還要跟老板說,現在每個月工資都到賬了,沒有啥擔憂的了。”
馬上又到了年底工資支付高峰期,合肥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支隊長谷習軍說:“我市在10月中旬就展開了全市欠薪隱患摸排,同時在10月27日啟動了根治欠薪百日攻堅行動,我們要把農民工工資清欠這個民生工程打得更牢。”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見習記者 于源綺
編輯: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