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肥西,熱心的劉宏廣被眾多苗木花卉種植戶所熟知。30年前,他從企業會計崗位上辭職,轉型成為苗木種植戶。后來,他率先成立苗木接待站,并牽頭發起成立肥西縣花木協會,當上協會會長。30年來,他也見證了肥西苗木花卉產業從零星、粗放的局面,一步步走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的發展格局。
轉型種植苗木,開始收獲生活甜頭
1984年,劉宏廣開始在肥西縣原館驛鄉的一家企業擔任會計。7年后,他毅然辭去了這份在常人看來非常穩定、安心的工作。
“當時我的女兒、兒子相繼出生,家庭負擔特別重。而且我是家中的長子,兄妹四人,按照過去的傳統,結婚生子后需要單獨生活。1991年10月份,我東拼西湊了1.5萬元,蓋了三間平房,負債累累。”劉宏廣說,依靠在企業的收入想快點還債、過上幸福的生活太困難了。當時肥西已經有種植果樹苗、桑樹苗的習慣,肥西苗木也有了一些名氣,他決定辭職,回鄉當起來了苗農。
但是在當時,信息閉塞,苗木的銷路一直不暢,苗農全部要到省內外去找客戶銷售。1992年,在肥西的上派鎮上三路,他率先成立了該鎮當時第一家苗木接待站——肥西上派鎮甲洪苗圃。在接待站營運期間,當年3月份,就接洽了一家江蘇宿遷需要板栗苗和桑葉苗的苗木訂單,凈賺利潤5萬多元。當時就嘗到了種植和銷售苗木的甜頭,家里生活開始大幅改善。
致富不忘鄉鄰,花木協會應運而生
隨著肥西苗木產業越來越紅火,但如何讓肥西苗木銷路更暢,品質更高,走向更寬廣的市場? 2002年11月,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熱心的劉宏廣牽頭發起成立了肥西縣花木協會。“俗話說,致富不忘鄉鄰。我們當時成立協會的宗旨就是讓苗木種植戶抱團發展、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夠為苗農解疑釋惑,幫助維權等。”
記者了解到,肥西縣花木協會自成立以來,每年都開展一系列活動,邀請農林方面的專家、龍頭企業的負責人對種植戶進行各種培訓和指導,比如產前的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產中的病蟲害防治、整枝修剪、造型造景、容器育苗、廢水管理;產后的搭建平臺、引導銷售等等。今年的9月16日,肥西縣苗木花卉科普大講堂培訓班在上派鎮舉辦,肥西縣花木協會支部黨員、會員和部分苗種植大戶、苗木經紀人就有76人參加培訓。同時,縣花木協會還加大與省內外苗木企業和協會的相互交流,先后多次組團去江蘇、浙江、江西等知名苗木企業進行學習與交流,讓學員開拓了視野,理清了思路,對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民致富、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肥西縣花木協會會長劉宏廣向記者介紹協會相關情況。
“從與苗木結緣,一干就是30年,還會繼續干下去。”劉宏廣說,如今他是會長,更是一名苗農。目前,他在肥西花崗鎮還有幾十畝的苗木標準化生產基地,與土地、苗木打交道,讓他心情愉悅。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方昌林 姚一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