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未來五年,是大圩推進“二次創業”的關鍵五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大圩鎮緊盯長三角先發地區,緊扣“高質量” “一體化”,開啟新一輪蝶變之旅。多個創新項目將密集轉入收獲期,高端業態集群指日可待;兩個國家4A級景區將互聯互通,小火車將駛進大圩、小游船將劃進大圩……大圩的未來,讓我們無限期待。
濱湖金融小鎮。
“詩和遠方”就在身邊
到大圩,與“詩和遠方”來個“碰撞”吧。
如今,圩美·磨灘項目正如火如荼建設中。今年,精品民宿區將開園迎客。屆時市民可去休憩居住,逛逛書吧、美術館,享受愜意“慢生活”。
生態濕地創意休閑區、 “鄉村版罍街”、休閑觀光農業……未來,該項目更多板塊將陸續建成,帶給游客更多驚喜。
走在圩美·磨灘民宿區,如同穿越時空一般。
不僅“一年四季有的玩”,還要實現“一年四季有采摘”。2021年,大圩鎮將以創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為抓手,大力發展大圩葡萄、有機蔬菜等特色農產品,積極培育循環農業、數字農業、文創農業,促進三產深度融合。探索“土地入股+保底分紅”模式,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十四五”期間,大圩鎮還將全力保障濱湖卓越城、圩美·磨灘、沈福匠人小鎮等項目建設。到2025年,建成文創、科技、金融產業平臺150萬平方米以上,規上企業數達30個、產業規模達300億元。
“數字大圩”創意無限
如今,集中回遷到金葡萄家園的兩萬多名大圩人,在家門口就能辦理多項事務。
大圩鎮為民服務中心的建成,讓群眾辦事距離“從7公里縮短到70米”;數字技術的加持,使辦事層級得到精簡,進一步推動鎮村融合、村社融合。大圩政務標準化建設成為首批省級試點。2021年,安徽省公示省級“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大圩鎮入選其中。
大圩鎮打造為民服務中心,群眾在家門口就可辦理業務。
“十四五”期間,大圩鎮將高效推進數字建設。打造金葡萄智慧社區,加強環境監測治理,對高空拋物、樓道小廣告等實行動態監測,提升“醫養結合”的智慧養老能力;培育能熟練使用網絡電商的“新農人”,打造“來大圩、開直播”農村網紅隊伍;建設全省智慧農業示范區,助推智慧農業發展,實現農民增收。
讓大圩成為耀眼“綠鉆”
在大圩鎮沈福村的塘拐,施工正在進行。這里位于另一個國家4A級景區— —濱湖國家森林公園的“北大門”。
2021年,大圩鎮將強化與濱湖國家森林公園協調聯動,打通公園“北大門”,讓小火車駛進大圩、小游船劃進大圩。同時,全面實施大圩生態田園綜合提升項目,推動研學基地年底建成、水岸濕地觀賞景觀區加快建設。這些創新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綠色生態景觀,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新動能。
在鞏固提升生態優勢的同時,大圩鎮還注重治理并行。目前,正圍繞“六縱四橫”十條主干路,開展圩區環境綜合提升及耕地保護專項行動,依法依規拆除亂搭亂建,對被占耕地進行復耕,開展農業種植,恢復田園景觀。
“十四五”期間,大圩鎮將繼續嚴守生態“紅線”,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到2025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實現水肥滴灌技術節能減排、綠色產業發展、資源能源利用率、清潔能源發展達到全省領先水平。大圩,成為巢湖名片上一顆熠熠生輝的“綠鉆”。
誦讀紅色經典,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圩區文化精彩綻放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以此為契機,大圩鎮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黨史學習教育。
紅色文化資源是黨史學習教育最生動的教材。大圩鎮創新學習教育平臺,打造覆蓋多種功能的區域性紅色教育基地,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提升轄區居民知識文化修養,培養高素質黨員干部和農村實用型人才。
大圩鎮擬打造一處集黨性教育、鄉村振興、社科普及、圩區文化展示于一體的紅色教育基地。此外,對接包河區公安分局,打造一處集“紅色智慧黨建、藍色警營訓練、綠色生態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教育培訓場所。
“十四五”期間,大圩鎮黨委將繼續堅持創新引領,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打造更多“紅色文化地標”,讓紅色文物、革命史料成為鮮活的“教材”,激勵全體黨員干部群眾更好地肩負起新時代的職責和使命。
藍圖已繪就,奮斗正當時。未來五年,大圩鎮黨委將帶領全鎮上下,團結拼搏,開拓創新,繼續投身鄉村振興“主戰場”,勇當東向發展“橋頭堡”,奮力開創新時代最美幸福小鎮嶄新局面。
王娟 龔潤澤 程陽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王翠 采寫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