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今年的“6·18”年中大促已拉開帷幕,網購狂歡的同時也是網購投訴高發時段。在“6·18”期間,先漲價后打折的“潛規則”各種中獎、返現、秒殺詐騙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也時有發生,合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醒各位“剁手族”購物時請謹慎。
直播購物有風險,下單需冷靜!
“直播購物”“網紅帶貨”已成為時下流行的銷售方式,給消費者帶來豐富的消費體驗和便利的同時,也涌現了諸如質次價高、貨不對板、虛假宣傳、售后維權難等種種問題。
合肥市市場監管局提醒,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要保持理性,要充分考慮直播商品是否是自己真實需要,了解清楚主播所推薦商品的來源、功能、質量、效果及價格等情況,了解商品相關真實信息,切勿盲目跟風購買,沖動消費。
社區拼團慎低價,驗收需仔細
“6·18”期間各家電商的拼團促銷活動此起彼伏,拼團的價格往往低于一般銷售價,消費者容易沖動消費,容易買到質量不符合預期的商品。
合肥市市場監管局提醒:消費者在參加拼團購物前最好仔細查看商品介紹,包括發貨時間、退換貨服務等;其次消費者需謹防低價陷阱,低于市場價多倍的商品要謹慎購買,仔細甄別,盡量選擇大型、靠譜的平臺進行拼購;最后特別提醒瓜果蔬菜、肉類、水產海鮮等生鮮產品在夏季高溫模式下運輸存儲極易出現產品變質、腐爛、損壞等問題,缺斤短兩也是也是拼團網購生鮮的主要問題之一。消費者要在收貨時仔細查看產品質量,謹防商家缺斤短兩,發現問題及時跟商家溝通,積極主動維權。
活動優惠有“套路”,謹防被“忽悠”
“6·18”期間,電商平臺搶券、滿減、拼單、秒殺、預付定金等商家促銷手段層出不窮,不少產品都宣傳是“全年最低價”“歷史低價”,配上各種噱頭,刺激消費者購物欲望,觸發著敏感神經。消費者在網購時,陷入商家先漲價后降價,虛標原價等“套路”,造成損失。
合肥市市場監管局提醒:謹慎選擇商家,面對商家的各類促銷活動,消費者一定要理性購物,避免因沖動消費落入商家“套路”。對于“先漲后降”的消費套路,消費者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反饋。此外,消費者一定要看清并區分“定金”和“訂金”,了解預售規則及時支付尾款,定金一旦支付不可退,而訂金原則上可退。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