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月7日上午10點,在位于合肥城郊的三十崗鄉風景村蔬菜基地,農戶采摘的應季蔬菜瓜果一出大棚,立刻被貨車分運至各大商超,一派熱火朝天的繁榮景象。
三十崗鄉土地肥沃,擁有逾千畝的蔬菜基地,超三千畝水果種植面積,一大批上規模農業生產基地,是供應合肥市場的“菜籃子”。臨近春節,這里的農業生產進入了一年中最為繁忙的時期。“我們基地有200多個農業大棚,種植上海青、芹菜、辣椒和草莓等蔬菜瓜果,每天向合肥市場供應超3噸”,安徽綠勤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姜平告訴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他們基地的現代農業生產在施肥、澆灌、恒溫等方面均實現了全自動,對電力供應的要求極高。“現在一天24小時,任何用電問題都不用擔心,一個電話,供電所的師傅就上門了,今天一大早,他們自己主動就上門來了。”
“線路老化了,這個插座也松動了,我給您換掉。”說話間,合肥供電公司廬陽中心供電一所所長范成洲正帶領著陽光農電黨員先鋒服務隊上門進行專項服務。他們分頭行動,對種植基地內的電力設備仔細檢查。期間,發現了幾處缺陷,他們立刻從車里找來備品、備件進行處理,確保“零”隱患。
與姜平告別后,范成洲又帶領著先鋒服務隊駕駛著電力小黃車,順著供電線路在鄉間小路上停停走走,挨個對配電變壓器等設備進行測溫和隱患排查。
年三十晚上,合肥農村有點長明燈的習慣,部分區域供電壓力較大。為此,合肥供電公司運用電力大數據,精確掌握負荷變化區域、時段和薄弱環節,“一村一策”制定保障方案,各供電所提前對轄區進行全方位巡查,增加配變容量,消除隱患故障,確保春節期間電力供應平穩充足。這個春節,范成洲所在的供電所28位員工都將輪流值守崗位,服務大楊鎮和三十崗鄉的三萬多戶居民。
“平時‘以維代搶',把保障工作做在前,再加上這幾年農網不斷升級改造,現在和城里的供電區別不大。”范成洲說,“過去的農網可不是這樣的,一到過年就疲于搶修。”由于設備落后、負荷激增,春節前后他們特別緊張,故障和停電不僅是“家常便飯”,還是“年夜飯”。
據悉,“十三五”期間,合肥地區農網升級改造不斷加速,農網供電可靠率上升至99.872%,中心村地區已基本實現供電城鄉無差異。在新電力的護航下,合肥地區的農村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三十崗鄉積極引進和發展特色產業,這里的草莓、西瓜、蔬菜銷售到了省城的各大超級市場,當地的田園旅游等產業也發展得有聲有色。
李巖 胡中利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伍靜
編輯:唐恒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