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4日,由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和合肥市委宣傳部指導,新安晚報社、蜀山區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共舞長三角 魅力新蜀山”長三角主流媒體蜀山行采訪活動繼續進行,來自上海、浙江、江蘇的十多家媒體的20多名記者,穿越從科學島到蜀山經開區的“科創走廊”,感受蜀山區打造國家級環境產業集群和爭創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蓬勃生機。
頂尖國家工程實驗室在蜀山揭牌
在蜀山區推進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十大行動中,建設長三角地區知名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是其中重要內容之一。當天聯合采訪活動的首站,就來到了蜀山西北的合肥科學島。
來自上海、浙江、江蘇的十多家媒體的20多名記者走進合肥科學島。
位于科學島上的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是中國開展大氣光學等研究的頂尖機構。2017年12月24日,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在蜀山區揭牌,更是成為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在該實驗室里,記者們看到地基、車載、船載、機載和星載等多平臺大氣環境監測裝備研發,以及各種先進的空氣污染物監測系統。
基于現有的研發和試驗條件基礎上,該實驗室還將建設包括細顆粒污染物監測技術實驗室、揮發有機物監測技術實驗室等在內的多個實驗平臺,瞄準大氣氧化性超高靈敏現場監測等十多項關鍵技術,繼續提高我國在大氣光學領域的科技創新水平。
“中國環境谷”打造環境產業高地
國家工程實驗室里的頂尖技術創新成果,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撐。
2018年,蜀山區出臺《加快環境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明確建設“151”環境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體系(即:1個“合肥環境產業技術創新研究中心”,5個國家級研發平臺,重點是大氣、水、湖泊、農田土壤、煙氣污染監測及治理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環境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爭創國家級戰新產業集群,打造“中國環境谷”。
長三角主流媒體采訪團一行在參觀體驗中。
12月4日,長三角采訪團來到了合肥蜀山經開區,探訪“中國環境谷”的產業魅力。在環境科技大廈,他們了解到這里是蜀山區打造環境產業的孵化載體,重點培育初創企業。統計顯示,2019年以來,新引入環保技術研發、環境(應急)檢測、環境治理、環保工程、環保新材料等環境類項目約30個,其中包括國內土壤檢測國內前三強的實樸檢測、國內水環境領域領軍企業湖南力合、國內環境綜合治理企業中明環保等。
如果說環境科技大廈是環保領域的創新沃土,是產業興旺的潛能后勁,那么以安徽賓肯電氣、中水三立、寶龍環保等“龍頭”企業,扎根蜀山耕耘多年,早已成為引領行業風向的示范標桿,在創新驅動下撬動產業鏈提檔升級。蜀山區環境產業正蓬勃發展,一座嶄新的“中國環境谷”冉冉升起。
目前,蜀山區環境產業擁有大氣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等4個國家級科研平臺以及城市污染物轉化重點實驗室等20個省級科研平臺,集聚環境領域行業重點企業上百家,基本形成“環保技術研發-核心基礎零部件生產-環保裝備制造-環境治理、環保工程及環保服務”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隨著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蜀山區成立,以及由蜀山區牽頭組織的長三角環境產業協同創新發展論壇在連云港舉行,蜀山區以環保產業為核心,協同G60科創走廊九城市資源,搭建服務平臺,以加快環境領域科技成果孵化和產業集聚為路徑,建設山清水秀產業優的長三角綠色生態走廊,讓環境產業成為“鏈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引擎。
自貿區“蜀山區塊”助力跨境電商發展
2020年9月24日,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合肥正式揭牌,標志著長三角三省一市實現自貿區全覆蓋。3天后,隨著跨境電商總部基地暨創新服務中心的啟用,安徽自貿區合肥片區蜀山區塊的建設正式拉開帷幕。
12月4日,采訪團在安徽自貿區合肥片區蜀山區塊了解到,成立于2013年的合肥布諾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光伏領域的科技貿易型“互聯網+”公司。
通過多年來在蜀山區的“精耕細作”,企業產品已經遠銷海外150余個國家,2019年,公司業務量已突破4億元大關,正努力在三年內實現上市目標。
同樣位于蜀山經開區的合肥順豐豐泰產業園,正規劃建設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最領先、功能最完善的一級智能化分揀基地,華東區物聯網運營中心等,預計年處理快件可達30萬噸,預期產值100億元。
位于蜀山經濟開發區的安徽(蜀山)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也在自貿區建設的時代浪潮中,為“弄潮兒”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新環境。記者當天在位于蜀山區電商園二期10棟一層的蜀山區中小(民營)企業服務中心了解到,中心正聯合中介、專業服務機構,為蜀山區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綜合服務, “其中包括人員培訓、融資服務、信息咨詢、法律維權、項目管理、事務代理等。”合肥蜀山經濟開發區有關負責人說。
同樣位于該園的安徽唯一“郵政口岸”合肥國際郵件互換局,已實現對美、日、法、澳、韓等10個主要跨境出口國家和18個地區的國際郵件總包直封,日平均出口包裹5萬多件,最高峰達到20萬件,為眾多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了必要的平臺和窗口。
而2020年9月剛剛成立的安徽省跨境電商創新服務中心,參照全國領先的雨果網模式,建立集通關信息化服務、物流、支付、供應鏈金融、品牌塑造、人才培訓、行業峰會等于一體的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與孵化中心,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目前,該中心已經簽約入駐OTT跨境支付、Asiabill支付等上下游配套及運營企業。
“產業蜀山”讓長三角記者印象深刻
“中國環境谷”以及以跨境電商為主導產業的自貿區蜀山區塊的發展成果,讓參加采訪活動的記者們印象深刻。來自江蘇省新華日報的記者劉霞說,以前就聽說過合肥科技創新的名聲,今天一見,更是感觸頗深。 “科學島上的高精尖技術,在中國環境谷得到轉化應用,服務于社會和老百姓,這不僅對于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也對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都會發揮巨大作用。”劉霞說,活動結束后,將通過媒體平臺,繼續傳播蜀山區的創新實踐。
來自浙江省錢江晚報的記者朱麗珍說,通過一天的采訪,了解到蜀山區自貿區塊的發展成就和規劃,對這片產業熱土的前景非常期待。 “有科學島、國家工程實驗室的高新技術支撐,加上良好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和政策環境,相信蜀山區的環境科技等產業會不斷帶來更大的驚喜。”
徐冠男 朱琛琛 劉曉朦 孫雨靜 葛慶釗 陳三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劉旸 顧亦飛/文 王從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