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 月30 日,夜幕降臨,路燈的光芒透過窗戶照進辦公室,劉靜潔坐在電腦前準備第二天到社區義務普法的課件。她今年68 歲,代理過許多有影響力的案件。2019 年1 月,包括劉靜潔在內的安徽眾城高昕律師事務所“五周案”法律援助辯護律師團隊,被評為“2018 年度中國律師行業最受關注事件和人物”,享譽全國。在劉靜潔34 年的律師執業生涯里,普法是一項重要工作。她數十年如一日走進社區、街道、學校、企業以及城鄉居民家里義務普法。劉靜潔說,普法工作任重道遠,要讓老百姓感覺到法律并不遙遠,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與法律息息相關。
劉靜潔在168中學講授《民法典》
堅守:“五周案”蒙冤人沉冤昭雪
劉靜潔1986 年進入律師行業,獲得過一連串榮譽:“合肥市優秀律師”“全國律師行業黨員標兵”“安徽省十佳律師”“全國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先進個人”等等。
這些榮譽的背后,是她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律師的使命。劉靜潔說,憲法規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法治精神。作為律師,普法工作要具體到每個司法案件里,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義。
1996 年8 月25 日深夜,渦陽縣新興鎮南張村大周莊發生一起命案:村民周繼鼎家,大女兒遇害,周繼鼎及妻子、小女兒、兒子四人受傷。經過四次審判后,同村村民周繼坤、周家華、周在春、周正國、周在化等五人被認定為兇手,分別被判死刑、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十五年。
原審第一被告人周繼坤的父親當過鄉政法委書記,人人都喊他“老政法”。見兒子蒙冤,“老政法”到合肥為兒子申訴。“他第一次到我辦公室,撲通一聲跪了下來,當時我嚇一跳。”劉靜潔說。
“老政法”哭訴,五家人賣光了家里的豬、牛、羊湊了1 萬塊錢準備來合肥請律師,誰知不小心,這1 萬塊錢在路上被偷了。四處申訴,家財耗盡,“老政法”連飯都吃不起。白天他在飯店門口吃別人倒的剩飯剩菜,晚上就睡在大橋洞里。
該案自1997 年5 月進入偵查階段起,21 年,15 人,安徽眾城高昕律師事務所律師團隊全程提供法律援助。“他們是最底層的百姓,如果這五個人犯罪了,那他們應該受到法律的懲罰。但是如果他們沒有犯罪,那他們的遭遇不僅是對法律的褻瀆,對老百姓也不公平。”劉靜潔說。
有一次,周繼坤的愛人帶孩子來合肥找劉靜潔。孩子病了,她沒錢帶孩子治病,劉靜潔把母子倆送到醫院,還塞了錢。聽說“老政法”睡橋洞,劉靜潔律師讓他住到自己的一套房里。劉靜潔還背著沉甸甸的案件材料到北京,到多個部門、機關遞交材料,寫信給全國人大、全國律協、全國知名刑法專家等。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她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心里只有一個想法:盡最大的力量幫助他們。
21 年來,15 名律師堅持不懈地為五名被告人申訴,終于推動案件峰回路轉,“五周”得以沉冤昭雪。2019 年1 月,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律師行業最受關注事件和人物”,安徽眾城高昕律師事務所“五周案”法律援助辯護律師團隊光榮入選。
溫暖:“法子英案”受害人家屬獲幫扶
劉靜潔今年68 歲了,但是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她說,律師沒有退休的年紀,要當成一輩子的事業來干。她為弱勢群體撐腰,為此還有了一個外號——“心太軟”律師。
1999 年7 月22 日,小木匠陸某成為“殺人惡魔”法子英和“女魔頭”勞榮枝刀下的一名無辜受害者。劉靜潔為陸某遺孀朱顏(化名)提供法律援助,成為該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的代理人。劉靜潔和同事們為朱顏慷慨捐款,幫助她度過了最困難時期。
10 多年來,朱顏把劉靜潔當成了親人,遇到問題都會找她。“她到城里來打工,在一家賓館做保潔。賓館不給她買養老保險,說她是農村戶口,也不給加班工資。”劉靜潔說,法律規定“同工同酬”應該體現到每個人身上,農村婦女也同樣享受同等待遇。
劉靜潔幫朱顏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后來,用人單位同意給朱某補辦養老保險,并補發加班費和補償金。2013 年,朱顏的孩子上技術學校。劉靜潔不僅為孩子聯系學校,購買生活用品,還向學校領導反映了他家的情況,為孩子爭取全額助學金和最高額補助。
劉靜潔說,法律不是冰冷的條文,是有溫度的,要用法律的力量扶貧助弱,這也是普法工作的意義。
普法:希望能為更多人種下法治種子
在從事日常法律案件工作之余,劉靜潔不遺余力地進行法治宣講。12月1日,她到社區為居民們講一堂關于《民法典》的普法課堂。劉靜潔的宣講,每次都以案例和法律適用向大眾進行釋法說理,老百姓聽著也容易入腦入心,很受歡迎。“法律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劉靜潔說,以憲法為例,憲法是國家根本法,很多老百姓覺得夠不著,太遙遠了,但實際上并不“遙遠”。比如一個人出生后,憲法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父母有撫養的義務。等到工作了,憲法規定: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在普法課堂里,不同的對象我會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比如面對知識儲備較高的人群,可以闡述憲法產生的背景,而對于普通大眾,就以講故事的方式用通俗的語言讓大家一聽就明白。”
她還走進街道、學校、企業以及城鄉居民家里義務普法。今年年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劉靜潔走上街頭跟商家們進行交流解讀疫情防控有關政策措施,并用律師專業知識為他們答疑解惑、提供法律幫助,增強商家們自我防范意識和社會信心。
劉靜潔說,普法之路任重道遠,她希望能在更多的人心里種下法治的種子,讓人們學會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為建設和諧穩定的法治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吳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見習記者汪艷 記者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