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發芽了,發芽了,快來看啊!” 11月20日下午放學后,合肥市翡翠學校309班的盛思琪和幾位同學再次興沖沖地爬上教學樓的樓頂,奔向309班的“空中菜園”。當看到一周前自己和同學們播下的小青菜種子發芽了,她激動地大喊起來。
據了解,本學期初,合肥市翡翠學校利用該校惟勤樓和惟誠樓的樓頂空間,給每個班級設置了一塊小小的“空中菜園”, 供師生們進行農業種植和勞動學習。10月底,每個班級都分到了一塊大約4平方米的“自留地”。隨后,師生們都開始忙活起來了:結合班級文化給“農場”取名字;根據氣候和植物生長規律,選擇播種的種子;聘請 “校外家長勞動指導員”,學習種植知識……在師生和家長們精心準備下,香蔥、青菜、菠菜、豌豆、 蒜苗、苦菊等種子安然落入了土壤中。
種子種下后,孩子們不時地記掛著,“天氣比較干燥,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老師帶我們去‘農場’澆水。”“看到蒜苗抽芽了,真是太開心了!“”我好想看到我種的白菜早日長大啊!”孩子 們的言語中充滿了期待。309班的黃開元同學每次去“農場”, 都會用日記文+圖的形式記錄植物的點滴變化。
有了“農場”,不少科學老師經常帶學生來這里采集素材, 共同探索植物成長的秘密。以此為契機,班主任們在班級里開展了各類勞動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勞動的快樂。校園里刮起了一股勞動熱潮“。勞動教育可以培養孩子的勞動技能, 還能幫助孩子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在翡翠學校校長丁文進看來,“農場”種植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生命成長的律動,喚醒孩子們的責任心和感恩意識。對于成長來說,這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聶忠霞 李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林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