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合肥,一談到采摘葡萄,都會說“去大圩”。小小葡萄,見證了大圩干群勤勞苦干、創新求變的奮進歷程,從“萬元戶”鳳毛麟角,到僅一棵葡萄樹的產值就達上萬元,這背后蘊藏著大圩跌宕起伏的農業發展歷程。從農區到景區,從分散種植到規?;洜I,從傳統農業到現代都市農業,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鵲起……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不斷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并取得令人肯定的成績。如今,大圩仍在奮力前行,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精神,全力建設新時代最美幸福小鎮。農業功能將進一步豐富拓展;市民來大圩游玩將有更多體驗;居民將有更多機會增收致富……未來可期。
大圩葡萄“萬元樹”
關鍵詞:旅游產品
葡萄架下闖出一條致富路
1988 年,辭去“鐵飯碗”的村民李勇在大圩種下第一棵葡萄苗。一家人埋頭苦干,努力攢錢,借助種植葡萄、栽培蘑菇等收入,成為令人羨慕的“萬元戶”。而當時,大圩的人均年收入僅有數百元。
這在村民心中埋下求富求變的種子。跟著李勇步伐,少數村民開始種植葡萄。然而,1991 年,一場洪水突然襲來,將他們的憧憬全部擊碎?!拔倚量喾N了2 畝多地的葡萄,全毀了?!?8 歲的大圩葡萄協會副會長李克虎回憶過去,語氣中還帶著遺憾。
雖痛心不已,但有的種植戶并未放棄,第二年又“再起爐灶”。
為鼓勵農戶種植葡萄,大圩鎮政府購買葡萄苗,免費發送。
最初,葡萄銷售情況不錯,但好光景并未一直持續下去。品種和銷售方式單一,外部競爭越來越大,種植戶技術水平跟不上,葡萄品質受影響,銷售越來越難。
“2000 年前后那幾年,批發價格走低,甚至低至幾毛錢一斤,很多年輕人放棄,外出打工了?!?/p>
發現這一情況后,大圩鎮政府一方面實行獎補政策,鼓勵種植戶繼續種植,并主動對接科研、教學機構,邀請專家教授到田間地頭授課,提高種植戶信心。另一方面,努力尋找突破點,解決種植戶銷售難題。
2003 年,大圩鎮第一屆葡萄節舉辦。節慶打開知名度,吸引市民前來采摘游玩,大圩由此從農區向景區轉型,大圩葡萄從農產品開始轉身為旅游產品。
2004 年,《大圩鎮加快發展都市農業的決定》出臺,明確大圩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提出改變“一油一稻”的傳統產業模式,實現由“傳統農業——城郊型農業——都市農業”的逐步升級。
大圩鎮政府多措并舉,繼續采取獎補政策,鼓勵種植戶引進葡萄新品種,以拉長采摘銷售季;改善交通設施,讓游客可直達田間地頭采摘;推廣套袋技術、避雨設施栽培,引導種植戶科學種植……
葡萄節也一年比一年辦得精彩,大圩葡萄的名氣也越來越大,“采摘價格大于批發價格,這給種植戶帶來了實打實的效益,越來越多的萬元戶出現,甚至還有十萬元戶、幾十萬元戶……之前放棄種葡萄的一些村民,又回來了。”李克虎說。
關鍵詞:引導示范
標準化種植理念得到推廣
在推進葡萄產業發展的同時,大圩鎮政府注意到,一些問題正在凸顯。
分散種植、規模較小,不利于休閑觀光旅游進一步發展,且受“樹多果多”傳統理念的束縛,很多種植戶更追求數量,葡萄品質受影響,市場價格提不上去。
大圩鎮以土地流轉為推手,鼓勵龍頭企業、種植大戶承包經營,將人才、資金、技術集中到大圩,推廣規?;?、標準化種植,并通過落實獎補等措施,培育農業帶頭人隊伍,鼓勵其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引領整個葡萄產業提質增效。
2011 年,種植戶賀明伍在大圩流轉150 畝土地。經考察學習后,他決定走葡萄高端精品路線。2012 年,他采用平衡樹勢、綠色防控、生態循環等模式控產提質。葡萄成熟后,雖畝產量低于周圍種植戶,但品質好,賣得上價,他足足賺了200多萬元。經過數年實踐,他還開創了“一畝地六棵樹”的種植法。1畝地種植6棵夏黑,每棵掛果約500 斤,每斤采摘價不低于20 元。至今,每棵樹的產值還是上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萬元樹”。多年來,一批批人慕名而來,向賀明伍打聽種植秘訣,賀明伍也不吝賜教,當種植戶需要幫助時,他也會上門指導。
“葡萄品質好,賣得都不錯?!碧岬阶约汉献魃绲匿N售情況,種植大戶沈翠蘭一臉自信。2012 年,她成立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翠蘭果品專業合作社,目前已有幾十戶種植戶加入。邀請專家開展技術培訓、組織社員外出參觀學習……她希望借此推廣標準化種植,齊心協力提高品質,互幫互助共享各種渠道,讓更多人受益。
說起近年來的變化,種植戶沈自量的嗓音中透露著愉悅。他曾經秉承傳統理念種植,葡萄銷路差。加入合作社后,在沈翠蘭等人的帶動下,他下定決心改變,并主動考察市場,調整了葡萄品種的種植比例,“今年葡萄銷售收入在20萬元左右,比以往收入翻了一倍?!?/p>
大圩鎮還通過黨建聚合工程引導種植戶科學種植,結合大圩實際和專家建議,制定《大圩葡萄標準化生產手冊》,發放給種植戶。同時,及時把握關于葡萄新品種的信息,對接種植大戶培育,待種植大戶管理、種植技術成熟后,再適時推廣新品種。
據悉,大圩鎮形成一批集“生產、銷售、信用”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合作社群體,并培育1家省級龍頭企業、16家市級龍頭企業、35 個家庭農場,45 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及21 家專業大戶。新型經營主體覆蓋大圩鎮全鎮范圍,從業人員數量占區域經營主體人員達68%,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主體。在新型經營主體的輻射帶動下,大圩鎮加快了結構調整步伐,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大圩葡萄園航拍
關鍵詞:三產融合
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后勁足
經過30 多年的發展,大圩葡萄如今已成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種植面積達11000 畝,年產量1.5 萬噸,總產值約3 億元,30 多個早中晚品種可供采摘。大圩鎮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八屆葡萄節,并建成一大批上規模、高檔次的游客接待點,完善旅游景區硬件設施,每年吸引近200 萬市民前來休閑觀光、采摘體驗。
除發展葡萄這一農業主導產業外,大圩鎮還大力推動現代農業園區各具特色的發展,如“一村一品”的發展中,圩西的甜瓜、黃港的蔬菜等,走出一條“抓一個產品,興一方產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的發展道路。多種農產品產銷兩旺,三產融合進一步加深,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顯著。
周邊鄉鎮都在發展農業、旅游,如何在同質化競爭中實現突圍?面對新的問題,經過思考,大圩鎮積極推進三產融合,建成全省第一家物聯網小鎮,利用“互聯網+”思維、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將農業和旅游、文化、休閑、金融等多產業有機融合;打造“體育小鎮”,推廣馬拉松文化品牌,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2019 生態大圩國際半程馬拉松榮膺中國田徑協會金牌賽事 薛重廉/攝
2020 年,第十八屆葡萄節期間,大圩鎮再次創新,攜手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江蘇省句容市茅山鎮、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畫溪街道,成立長三角葡萄精品產區聯盟,將通過標準制定、渠道共享等,實現葡萄精品化路線,推動以大圩為代表的精品葡萄生產區成為葡萄產業的引領者和示范者。
多年來,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大圩鎮打造出較為過硬的農業產業基礎。2019 年農業總產值約5.5 億元,是2002 年農業總產值的11 倍。
亮眼的不光是經濟成績,還有一個又一個榮譽。全國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示范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國家級生態鎮、國家4A 級旅游景區、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談及未來的發展,大圩鎮黨委書記、鎮長朱國棟表示,大圩將深挖圩文化,打造以“福”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創意特色小鎮,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串聯濱湖國家森林公園與大圩景區,實現兩個國家4A 級旅游景區循環互通?!巴瑫r,大圩鎮還將積極推進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智慧農業、產學研基地等項目建設,實現農業多功能拓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促進三產融合,增添鄉村振興新動能?!?/p>
劉來斌 鄭剛 程陽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