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 月19 日下午,一位熱心讀者撥打了新安晚報“違建”舉報電話0551-62396200,稱“徽州大道197 號省農委宿舍公用通道內搭建了七八間棚子,花壇也被當做菜地,“通道本來就狹窄,再加上這些亂搭建的棚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
省農委宿舍里的違章建筑。
11 月20 日下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了徽州大道197 號進行調查走訪。一進入省農委宿舍,正對面的藍色鐵皮棚就映入眼簾,從隔壁單元的二樓望去,該區域本是小區道路,現在被搭建的鐵門攔住成為住戶的私人小院,門內有兩座鐵皮棚用于堆放貨物,中間還有一小片空地被圈起用來種菜。記者在探訪過程中,看到一位老人從鐵門進入小院,交談中得知這塊私搭小院是他家的,并且他已經在這里居住多年。
“省農委區域屬于單位自管小區,拆違行動開展以來,我們已經接到了群眾的反映,下一步將會對相關的情況進行核查、鑒定,并上報上級部門。如果確實在這次行動的整治范圍內,那么按照相關規定,這個建筑將會被依法拆除”,逍遙津街道城市管理部于副部長介紹,“對于年紀較大、沒有住房或者有特殊情況的人群,我們也會幫助其盡快向街道報送材料,申請一些生活救濟”。
于副部長還告訴記者,希望廣大群眾能夠理解并支持這次“拆違”行動,“違建”普遍都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并且占用了公共資源,拆掉這些“違建”對于改進市容市貌和促進城市規劃建設都有積極作用。違章建筑的出現都有其特定的社會背景,也會影響和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整治違章建筑必須從思想上重視起來。
四牌樓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省農委宿舍區域的違章建筑存在歷史遺留問題,現在正在統計具體的數量和情況,下一步會進行上報。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見習記者 殷志強 殷子昂 孫召軍 記者 許佳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