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0多萬買輛新能源汽車,在私家車位裝個充電樁,卻讓合肥市民劉先生犯了難。由于物業公司最初不同意,劉先生幾經協商才解決問題。私家車位安裝充電樁出現許可等問題如何解決,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目前只能靠協商解決。律師建議,合肥市可探索住宅小區加裝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通行流程,解決其中的法律及現實堵點。
買輛新能源車,安充電樁犯了難
每天往返100多公里,油電混合新能源汽車成為合肥市民劉先生的新選擇。
劉先生和家人現住合肥北城,在合肥濱湖新區上班,濱湖新區臨濱苑小區的房子是為了以后上班近新購買的。目前,劉先生每天往返住處和單位加上辦事,市內行駛里程要100多公里。
花30多萬買輛新能源汽車,在私家車位裝個充電樁,卻讓合肥市民劉先生犯了難。由于物業公司最初不同意,劉先生幾經協商才解決問題。私家車位安裝充電樁出現許可等問題如何解決,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目前只能靠協商解決。律師建議,合肥市可探索住宅小區加裝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通行流程,解決其中的法律及現實堵點。
買輛新能源車,安充電樁犯了難
每天往返100多公里,油電混合新能源汽車成為合肥市民劉先生的新選擇。
劉先生和家人現住合肥北城,在合肥濱湖新區上班,濱湖新區臨濱苑小區的房子是為了以后上班近新購買的。目前,劉先生每天往返住處和單位加上辦事,市內行駛里程要100多公里。
10月29日,劉先生拿到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車。說明手冊提示,電池充滿需要6~7小時,純電行駛里程可達180公里,油電混合行駛里程可達800公里。劉先生介紹,這輛車電池充滿需40度電,按照晚間波谷電價總共只需12元左右,“這太省了”。
“以前開汽油車每月油費要四五千元”,劉先生說,買輛油電混合新能源汽車,他算了下每月可以省下汽油費3000元左右?!拔揖拖胫诘叵萝囄话矀€充電樁,晚上充電省時又省錢”,劉先生說。根據與理想汽車銷售方的溝通,需要劉先生先安裝好電源,再由廠家在劉先生購買的地下私家車位旁安裝專用充電樁。
為此,劉先生先后與合肥供電部門以及臨濱苑小區物業協商電源事宜,“供電部門到現場來看了,說可以給我安裝電表供電,需要物業公司同意蓋章”。但是,當他和物業公司溝通時,物業卻不同意蓋章。
至于為什么不同意給劉先生建充電樁電源蓋章,合肥濱湖新區臨濱苑物業公司戴經理介紹,最初是考慮到用電安全問題。小區電源都是統一建設,經過了供電部門的驗收,如果劉先生單獨安裝電表拉電,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不過,經過進一步協商,11月3日下午劉先生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物業已同意他在地下私家車位旁安電表拉電裝充電樁,但需要他出具一份承諾書,承諾今后發生漏電、失火等問題,與物業公司無關。據了解,劉先生將在近日給物業出具承諾書。
車主充電目前多選擇公共充電樁
合肥新能源汽車充電,究竟目前是否方便?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11月3日進行了探訪。
據了解,合肥市目前新能源汽車充電,車主大多選擇公共停車場或單位的充電樁完成。
合肥市政府6號門附近的停車場里,一排8個國家電網公共充電樁排列開來,這里是合肥政務中心新能源汽車快充站,不時有純電動出租車、蔚來、江淮等純電動汽車來充電。
據現場測試,一輛江淮EV6純電動汽車充滿電只需1個小時,電費在中午12:00~14:00用電時期約30元左右,市內綜合路況行駛里程約100~120公里。在這個停車場內,還有普天新能源等專業公司建設的充電樁。兩種充電樁,車主都可以使用手機APP預存電費或專用充電卡刷卡進行充電。附近部分單位停車場內也已安裝不少充電樁,但上班時分大多停著汽油車,使用充電的也不多。
合肥市供電部門介紹,該市目前具備年產12萬輛電動汽車的能力,全市有新能源汽車充電項目50多個。
記者在地圖上搜索合肥市電動汽車充電站發現,充電站大多在老城區,高新、經開、新站、濱湖等區域只有少量站點,且部分站點為企業內部充電站,社會車輛目前還無法進入。對此,合肥供電部門表示,政府部門正在不斷完善政策制度支撐,加快公共充電站點的建設,方便市民私家新能源汽車充電。
除了公共充電站之外,合肥市民另一充電途徑就是住宅小區。日前,合肥經開區報業園小區物業與供電部門達成合作建設意向,將在該小區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目前,小區充電樁建設項目正在公示中。
在合肥新建小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目前已納入建設要求。根據《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實施意見》(合政辦〔2016〕37號),目前合肥市居住土地出讓時,均要求競得土地的開發企業配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這也意味著,合肥新建小區的地面充電樁目前已納入規劃建設,對于居民來說在地面充電有充電樁可用。
車位加裝充電樁“協商”難
公共停車場充電樁和新建小區地面充電樁建設,隨著相關部門的推進可以逐步滿足居民充電需求。因此,目前合肥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安裝難題主要集中在既有小區及地下車庫加裝。
“其實,這是個共性問題?!卑不找诪槊妱悠噾眉夹g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闖說。作為已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打拼十多年的行業老兵,他見證了合肥市新能源汽車從無到有到領跑全國的過程。
“合肥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同時,多年來其實也很注重配套充電樁建設、優惠鼓勵政策出臺”,劉闖說,從新能源私家車充電來說,目前車主面臨的難題是老舊小區地面以及地下加裝充電樁的問題。其中,與物業公司協商是一個較難的過程。從物業公司的角度來說,出于安全考慮有時候會拒絕業主提出的安裝充電樁申請,而根據目前合肥市的相關規定,只能協商處理,這就是難點所在。
建議探索合法高效的解決流程
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律師畢晨認為,因為涉及到物權、安全、費用等多方面,小區車位加裝充電樁實際操作中存在諸多難點。
現實中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車主購買了私家車位的,相對來說和物業溝通達成一致的可能性較大,因為私家車位安裝充電樁不會影響到后續車位的使用。
另一種是租用車位,臨時租賃車位的車主如果想加裝充電樁目前一般無法協調,參考上海市出臺的《上海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管理暫行規定》,也僅要求物業應對租賃一年以上的固定車位上安裝充電設施予以支持。即使是長期租用,因為涉及到一旦退租,會產生充電樁是否留存、拆卸及費用誰來負責等問題,給租賃車位后續使用帶來麻煩,所以物業和車位所有權人一般都不會同意加裝。而租賃車位的車主的新能源汽車充電,就目前合肥住宅小區的情況,大多只能在地面已建好的充電樁充電,而現實中小區停車位緊張,往往充電樁車位都被汽油車占據。
從物業管理的角度,一般小區(尤其是老舊小區)的用電設施設備如果要滿足新能源汽車充電很多可能都需要改造,這就需要物業公司以及開發商去和供電部門協商,且按照相關法律規定,需要召開業主大會討論并滿足法律明確的兩個2/3的要求,這對于物業公司及開發商來說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人力,在大部分業主不需要改造充電樁的情況下僅數名業主提議召開大會、通過改造決議都存在一定的困難性。
不過,畢晨也建議,合肥市是新能源汽車雙試點城市,可以考慮先行先試,在私人車位加裝充電樁方面探索更合法、合理、高效、簡便的解決流程和辦法。
合肥供電局:已有申請加裝流程
關于小區車位加裝充電樁,合肥市供電局3日介紹,近年來市民申請加裝充電樁電源的申請陸續增加。目前在業主與物業協商一致的情況下,供電部門可以安裝電表、線路,具體已有流程,合肥車主可參照申請。
合肥供電部門介紹,居民申請安裝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需提供居民身份證或戶口本、固定車位產權證明或產權單位一年以上(含一年)許可證明、物業出具同意使用充換電設施的證明材料、充換電設施報裝申請表,即可到附近電網營業廳或通過“網上國網”APP報裝。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 文/攝
放大+ 縮小- 默認o 朗讀
10月29日,劉先生拿到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車。說明手冊提示,電池充滿需要6~7小時,純電行駛里程可達180公里,油電混合行駛里程可達800公里。劉先生介紹,這輛車電池充滿需40度電,按照晚間波谷電價總共只需12元左右,“這太省了”。
“以前開汽油車每月油費要四五千元”,劉先生說,買輛油電混合新能源汽車,他算了下每月可以省下汽油費3000元左右?!拔揖拖胫诘叵萝囄话矀€充電樁,晚上充電省時又省錢”,劉先生說。根據與理想汽車銷售方的溝通,需要劉先生先安裝好電源,再由廠家在劉先生購買的地下私家車位旁安裝專用充電樁。
為此,劉先生先后與合肥供電部門以及臨濱苑小區物業協商電源事宜,“供電部門到現場來看了,說可以給我安裝電表供電,需要物業公司同意蓋章”。但是,當他和物業公司溝通時,物業卻不同意蓋章。
至于為什么不同意給劉先生建充電樁電源蓋章,合肥濱湖新區臨濱苑物業公司戴經理介紹,最初是考慮到用電安全問題。小區電源都是統一建設,經過了供電部門的驗收,如果劉先生單獨安裝電表拉電,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不過,經過進一步協商,11月3日下午劉先生告訴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物業已同意他在地下私家車位旁安電表拉電裝充電樁,但需要他出具一份承諾書,承諾今后發生漏電、失火等問題,與物業公司無關。據了解,劉先生將在近日給物業出具承諾書。
車主充電目前多選擇公共充電樁
合肥新能源汽車充電,究竟目前是否方便?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11月3日進行了探訪。
據了解,合肥市目前新能源汽車充電,車主大多選擇公共停車場或單位的充電樁完成。
合肥市政府6號門附近的停車場里,一排8個國家電網公共充電樁排列開來,這里是合肥政務中心新能源汽車快充站,不時有純電動出租車、蔚來、江淮等純電動汽車來充電。
據現場測試,一輛江淮EV6純電動汽車充滿電只需1個小時,電費在中午12:00~14:00用電時期約30元左右,市內綜合路況行駛里程約100~120公里。在這個停車場內,還有普天新能源等專業公司建設的充電樁。兩種充電樁,車主都可以使用手機APP預存電費或專用充電卡刷卡進行充電。附近部分單位停車場內也已安裝不少充電樁,但上班時分大多停著汽油車,使用充電的也不多。
合肥市供電部門介紹,該市目前具備年產12萬輛電動汽車的能力,全市有新能源汽車充電項目50多個。
記者在地圖上搜索合肥市電動汽車充電站發現,充電站大多在老城區,高新、經開、新站、濱湖等區域只有少量站點,且部分站點為企業內部充電站,社會車輛目前還無法進入。對此,合肥供電部門表示,政府部門正在不斷完善政策制度支撐,加快公共充電站點的建設,方便市民私家新能源汽車充電。
除了公共充電站之外,合肥市民另一充電途徑就是住宅小區。日前,合肥經開區報業園小區物業與供電部門達成合作建設意向,將在該小區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目前,小區充電樁建設項目正在公示中。
在合肥新建小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目前已納入建設要求。根據《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實施意見》(合政辦〔2016〕37號),目前合肥市居住土地出讓時,均要求競得土地的開發企業配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這也意味著,合肥新建小區的地面充電樁目前已納入規劃建設,對于居民來說在地面充電有充電樁可用。
車位加裝充電樁“協商”難
公共停車場充電樁和新建小區地面充電樁建設,隨著相關部門的推進可以逐步滿足居民充電需求。因此,目前合肥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安裝難題主要集中在既有小區及地下車庫加裝。
“其實,這是個共性問題。”安徽易為茂電動汽車應用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闖說。作為已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打拼十多年的行業老兵,他見證了合肥市新能源汽車從無到有到領跑全國的過程。
“合肥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同時,多年來其實也很注重配套充電樁建設、優惠鼓勵政策出臺”,劉闖說,從新能源私家車充電來說,目前車主面臨的難題是老舊小區地面以及地下加裝充電樁的問題。其中,與物業公司協商是一個較難的過程。從物業公司的角度來說,出于安全考慮有時候會拒絕業主提出的安裝充電樁申請,而根據目前合肥市的相關規定,只能協商處理,這就是難點所在。
建議探索合法高效的解決流程
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律師畢晨認為,因為涉及到物權、安全、費用等多方面,小區車位加裝充電樁實際操作中存在諸多難點。
現實中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車主購買了私家車位的,相對來說和物業溝通達成一致的可能性較大,因為私家車位安裝充電樁不會影響到后續車位的使用。
另一種是租用車位,臨時租賃車位的車主如果想加裝充電樁目前一般無法協調,參考上海市出臺的《上海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管理暫行規定》,也僅要求物業應對租賃一年以上的固定車位上安裝充電設施予以支持。即使是長期租用,因為涉及到一旦退租,會產生充電樁是否留存、拆卸及費用誰來負責等問題,給租賃車位后續使用帶來麻煩,所以物業和車位所有權人一般都不會同意加裝。而租賃車位的車主的新能源汽車充電,就目前合肥住宅小區的情況,大多只能在地面已建好的充電樁充電,而現實中小區停車位緊張,往往充電樁車位都被汽油車占據。
從物業管理的角度,一般小區(尤其是老舊小區)的用電設施設備如果要滿足新能源汽車充電很多可能都需要改造,這就需要物業公司以及開發商去和供電部門協商,且按照相關法律規定,需要召開業主大會討論并滿足法律明確的兩個2/3的要求,這對于物業公司及開發商來說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人力,在大部分業主不需要改造充電樁的情況下僅數名業主提議召開大會、通過改造決議都存在一定的困難性。
不過,畢晨也建議,合肥市是新能源汽車雙試點城市,可以考慮先行先試,在私人車位加裝充電樁方面探索更合法、合理、高效、簡便的解決流程和辦法。
合肥供電局:已有申請加裝流程
關于小區車位加裝充電樁,合肥市供電局3日介紹,近年來市民申請加裝充電樁電源的申請陸續增加。目前在業主與物業協商一致的情況下,供電部門可以安裝電表、線路,具體已有流程,合肥車主可參照申請。
合肥供電部門介紹,居民申請安裝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需提供居民身份證或戶口本、固定車位產權證明或產權單位一年以上(含一年)許可證明、物業出具同意使用充換電設施的證明材料、充換電設施報裝申請表,即可到附近電網營業廳或通過“網上國網”APP報裝。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