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葡萄飄香,碩果迎客。8 月30 日下午,時值合肥市第十八屆“綠色大圩”葡萄文化旅游節精彩舉辦期間,合肥市包河區委宣傳部、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人民政府、新安晚報、安徽網聯合舉辦的“知名作家品大圩葡萄架下話小康”活動在安徽鄉村振興示范區——大圩鎮圩美·磨灘盛大舉行。當天,安徽省作協副主席、合肥市作協主席洪放、安徽省寫作學會副會長許若齊、光明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常河、新安晚報副總編輯甘社會、安徽電視臺紀錄片導演于繼勇、安徽大學教授章玉政、徽派欄目總監馬麗春、知名作家閆紅等來到合肥大圩,參觀大圩葡萄園示范基地、圩美磨灘等處,并與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的嘉賓共話包河區高質量小康生活、大圩鄉村振興等話題,新安晚報大皖客戶端進行了現場視頻直播。
大圩鎮黨委書記、鎮長朱國棟首先介紹了大圩文化、旅游、農業一體化的發展現狀。朱國棟表示,近年來,大圩鎮一直致力于鄉村振興發展和農業產業現代化,尤其是現在圍繞大圩農業品牌的提升,在葡萄產業、特色產業、文旅產業方面積極探索。經過大圩葡萄節十八年的引領,各種產業興盛發展,大圩人民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城市生活,良好的生態環境、城市化的小區治理,讓老百姓幸福感滿滿。
大圩鎮黨委書記、鎮長朱國棟
座談會上,各位作家暢所欲言,談感受話鄉村。洪放希望大圩葡萄長出“翅膀”,助飛文旅產業邁進高品質融合發展。于繼勇表示,大圩擁有優越的地理區位和充盈的濕地資源,未來會成為“合肥的曼哈頓”。常河則特別強調小康生活不僅僅是物質豐盈,更是精神上的豐沛,大圩一直在提高文化稟賦,建議未來能舉辦一場高端的民謠音樂節。閆紅在了解到大圩的書香文化后,特別談到鄉村閱讀,想在大圩的田園鄉村和讀者們一起深度閱讀,帶領大家讀一場《紅樓夢》。章玉政表示,生態是大圩最好的名片,展現更好的、再造的、新型的鄉村生態,大圩一定大有可為。
圩美?磨灘民宿
新安晚報副總編輯甘社會表示,“甜”的感情從葡萄開始。18 年來,綠色大圩、生態大圩的歷史變遷和發展,品牌和文化的積淀,吸引著越來越多游客和市民來到大圩。希望大圩在鄉村振興、生態旅游等方面繼續凝聚文化的力量,進一步提升大圩的文化品牌,同時做強數字大圩。新安晚報有幸見證了大圩連續十八屆葡萄節的甜美成長,未來將進一步發揮融媒體的優勢為包河區和大圩鎮的快速發展鼓與呼。
新安晚報副總編輯甘社會
座談會上,合肥市包河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紅說,大圩的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產業也好,環境也好,鄉風也好,治理也好,生活也好,都離不開文化。近年來,大圩的產業發展就是在不斷地與文化拉近距離的過程。包河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錢炳表示,奮進鄉村振興,包河區和大圩鎮正在對標長三角發達地區,找出短板,抓住重點,奮力而為。
作家參觀大圩葡萄園示范基地
洪放:讓葡萄長出美麗翅膀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第一次去到新疆,看到新疆葡萄和美酒。固有觀念中覺得只有新疆才有這樣好的葡萄,但如今大圩葡萄也已成為國內知名品牌。大圩已成為新時代中國鄉村發展與振興的一個典型縮影,希望大圩鎮讓葡萄長出美麗翅膀,走進更高的融合階段,高品質地種植和品牌打造,并加入更多文化因素和內涵,進一步提升產業層次,讓外界看到大圩這個牌子就想到背后的深厚文化。
于繼勇:期待大圩成為“合肥曼哈頓”
大圩的地理位置和濕地資源是毋庸置疑的優勢,我覺得保留得當,也許50 年后大圩就是“合肥曼哈頓”。在濕地的邊緣,可以建設一批網紅打卡地和婚紗照拍攝基地等細節設施,打造一個生態和文化的地標,一定要緊跟年輕人的視角,同時要增強體驗感。譬如游客在大圩摘完葡萄,是不是可以自己動手做一瓶葡萄酒,半年之后給他寄過去,讓大圩的果香彌漫在家中。
許若齊:拎出來一個精神坐標
在我的認識里,一個城郊休閑之地,距離城市中心太遠不行,太近也不行,因為一次向田野的出行,確實需要一個空間置換,同時也需要一個心情的置換,大圩的位置剛剛好。大圩這些年的成就有目共睹,從文化引領的角度來講,我覺得大圩需要一個東西來把大圩的魂魄表現出來,這個魂魄是什么,也許是一首歌,一首詩,或者一篇散文。大圩葡萄節18年了,我覺得需要拎出一個精神坐標和指針。
常河:小康生活不僅物質豐盈更要精神豐沛
一個地方有沒有希望關鍵在它的態度,而最好的態度就是開放。大圩一腳老城一腳新城,左手鄉村右手城市,開放的大圩、優美的鄉村讓人不愿離開。說到小康,小康生活不僅僅是物質豐盈,更是精神上的豐沛。大圩葡萄節18 年來,一直在提高大圩的文化稟賦。如何進一步提升?我想到“民謠民謠響起,你的心就會沉靜”這句話,也許舉辦一次小型的高端的民謠音樂節,會對大圩有一些好處。
閆紅:來鄉村進行一場深度閱讀
我了解到大圩村民的閱讀氛圍特別濃。說到鄉村閱讀,前段時間有家書店舉辦了一場“瘋狂閱讀”,聽著很形式主義,但它對人約束力很強,四個小時讀完一本書就像跑了一場馬拉松。我覺得也可以在田園氣息濃厚的大圩,大家丟掉手機,一起深度閱讀4 小時,我就可以來帶領大家讀一場《紅樓夢》,聽起來多美好。
章玉政:生態大圩,大有可為
從最早關注菜花節到如今18 屆大圩葡萄節,我一直對大圩感情很深,也一直感受到大圩的格局視野和激情。鄉村振興發展的過程中,生態是大圩最好的名片。展現更好的、再造的、新型的鄉村生態,還是那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意義上,大圩大有可為。
馬麗春:充分挖掘利用圩區文化
合肥大圩,一個重要文化特色就是圩區文化??梢猿浞掷迷∶裉厣驮∶竦拇迩f,星星點點就在大圩的土地里,也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鄉土文化。安徽有很多老藝術家,有很多很多好東西,合肥有很多年輕的音樂人,把他們請過來,大圩的鄉土和城市結合密切了,完全能容納一個爆發性的東西。
吳紅:大圩鄉村振興要在文化上破題
在第十八屆大圩葡萄節這個節點上,大圩的鄉村振興需要繼續在文化上破題,做好葡萄文化、鄉愁文化、濕地文化、科創文化等。只有文化濃郁了,給我們市民和原住民所提供的文化滋養就會越來越明顯。我們把這種文化的內涵培育好,一代一代傳承,必然會為包河區、大圩鎮發展凝聚蓬勃的精神動力。
錢炳:盼作家多到鄉村繪藍圖
實現鄉村振興首先是要增強鄉村對發展要素的吸引力,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等各類生產要素集中到鄉村;第二要把鄉村的生態做好,把水系做好,完成廁所革命,做好基礎的公共設施,只有青山綠水,才能留住鄉愁;第三是增強鄉村文明文化的傳播力,希望更多的作家和文化人士走進鄉村,來到大圩,描繪出美好藍圖,和我們一起建設理想中的田園鄉村。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蔣楠楠 方昌林 薛重廉/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