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8月19日頭版頭條報道“新學期快開學了,我們家長再也不用為孩子們的安全擔憂了!幼兒園門前的馬路劃上線了,旁邊還騰出一塊空地修成了停車場。”這是安徽省合肥市觀湖苑幼兒園一個孩子的母親在家長群里發的一條微信,立即得到一連串點贊。以前,幼兒園放學,馬路上站人、停車,孩子找家長、家長找孩子,亂作一團,秩序混亂不說,安全也得不到保障。現在人車都劃定了區域,孩子放學排隊也有了清晰站位,可以肯定以往混亂的場景不會再出現了。
這個事情不大,卻因涉及多個部門而長期沒有得到根治成為了難題,如今順利得到解決,這歸功于合肥市包河區創新推出的“大共治”治理模式。
包河區被稱為安徽省第一城區,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200億元。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包河區同樣高質量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探索推行以“平臺匯、大聯動、網格治”為主體的“大共治”治理模式,運用智慧城市大數據技術開發社會治理信息化網絡平臺,統合調度相關職能部門資源,統籌社會力量參與
,以黨建為引領下沉治理重心,實行協同指揮、綜合協調、分級負責,依法處置社會治理領域存在的問題和矛盾,貼近群眾訴求,讓群眾更多地共享獲得感,從而保障城市穩定有序健康運行,促進城市社會和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