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訊 因患有罕見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癥”(簡稱:SMA),7歲的陳士萱無法像同齡孩子一樣站立、行走,只能由父母一刻不離地陪在身邊,大多數(shù)時間只能坐在墊子上玩耍、畫畫、寫字。但陳士萱和家人一樣,一直沒有放棄上學的夢想。通過與合肥市蜀山區(qū)殘聯(lián)、蜀山區(qū)教體局多次溝通、協(xié)商,8月13日,在三里庵街道竹蔭里社區(qū)燈具廠宿舍,陳士萱收到了西園小學的錄取通知書。
“孩子9 個月的時候去醫(yī)院體檢,發(fā)現(xiàn)有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醫(yī)生給孩子配了矯形架。兩個月后復診,孩子的髖關節(jié)長好了,可是去除矯形架后無法站立,當時我就隱約覺得事情嚴重了。”陳士萱的父親陳武告訴記者,后來又去了另一家醫(yī)院,在醫(yī)生的建議下做了基因檢測,孩子被確診患有SMA。SMA 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jīng)肌肉疾病,以脊髓和下腦干中運動神經(jīng)元的丟失為特征,從而導致嚴重的、進行性肌肉萎縮和無力。最終,患者可能喪失行走能力,并且難以完成呼吸和吞咽等基本生理功能。目前,SMA 分為SMA-I 型、II 型、III 型和IV 型,如果不治療,大多數(shù)SMA-I型患兒無法活到兩歲。
“孩子得了這種病,家里就像天塌了一樣,當時甚至都不知道她能活多久,但是我們不愿意放棄。每天盡量笑著面對,努力給她一個快樂的童年。”陳武說,女兒患病后,全家花光了所有積蓄,還向親戚朋友借了錢,輾轉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求醫(yī),可是每次結果都令人失望。“白天還好,有時候晚上夢見孩子向我跑來,然后在快要撲到我懷里的時候就摔倒了,這時從夢中驚醒看著孩子,只能在心里說‘爸爸對不起你’。”陳武說。
2017年,陳武牽頭在安徽省成立了患兒家屬群,名字叫“SMA同舟共濟群”。陳武告訴記者,群里100多位患者當中,大的26歲、小的只有4個月大。在群里,大家除了分享治療方法外,更多的是互相安慰、互相鼓勵。2019年,治療SMA的特效藥“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正式在國內上市,這讓陳武一家看到了希望。可是70萬元一針的價格對于這個工薪家庭來說無異于天文數(shù)字。“這個藥需要長期用,第一年要打6針,之后每年打3針。”陳武說,即便不用這個特效藥,女兒的護理也需要購置大量康復及輔助器具并長期堅持康復鍛煉,所需投入同樣非常大,“好在安徽已將這種罕見病納入大病保險報銷范圍,今年5月女兒已用上了藥。”
“她喜歡看書、寫字,和其他小孩一樣喜歡玩,喜歡玩具。”陳武說,雖然女兒身體不好,但智力是正常的,這令他們非常欣慰。當記者問陳士萱有什么愿望時,她害羞地說:“我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學。”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陳士萱的愿望就要實現(xiàn)了。
董杰 仲名山 孫雨靜 陳瑩瑩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