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提起葡萄,很多市民都會立刻想起一個地方——大圩,而這就是大圩葡萄的品牌效應。品相好、口感佳、綠色安全,經過多年發展和磨礪,大圩葡萄已成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在消費者心中積累了良好口碑。那么,大圩葡萄為何好吃?一顆精品葡萄的背后,蘊含著多少“科技含量”?對此,記者采訪了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合肥試驗站站長孫其寶。
1995 年起,孫其寶在大圩從事葡萄新品種新技術的實驗示范工作,可以說見證了當地葡萄的發展歷程,“當時葡萄種植主要集中在新民村和慈云村,面積只有幾百畝,現在已經發展到近11000 畝,當時主栽品種為巨峰,現在主栽品種有十幾個。”
提及葡萄為何好吃又安全,孫其寶告訴記者,目前大圩的主栽品種為巨峰、夏黑、陽光玫瑰、醉金香等,本身抗病和適應性就強,“再通過避雨設施栽培、病蟲害綠色防控,提高樹體抗病能力,減少葡萄常見病害的發生,大大降低農藥使用次數,確保葡萄的綠色安全。”孫其寶說,種植戶還增施經過無害化處理的農家肥、豆餅等有機肥,改善了葡萄園區土壤結構和肥力,提高葡萄內在品質,增加了葡萄的含糖量。
記者了解到,早年,農戶們以為產量越高越好,但畝產高了,品質卻一般,賣不上價。對此,農業技術專家提出要控產提質。大圩全面實施葡萄產量控制技術,夏黑等早熟品種畝產量控制在1000-1250 公斤,中晚熟巨峰、陽光玫瑰等畝產量控制在1500-2000公斤。
顧客購買商品,也很在乎外形是否美觀。孫其寶說,為適應消費者的需求,種植戶們通過整理花穗、疏花疏果、果實套袋,提高葡萄的外觀品質。
據悉,大圩葡萄先后獲得“農產品國家地理標識”“國家綠色農產品A 級認證”等榮譽。2018 年3 月28日,“大圩”牌葡萄榮獲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標志,由國家質檢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授予,是合肥市首個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也是安徽省首個通過生態原產地保護評審的葡萄類產品。據悉,中國·合肥第十八屆“綠色大圩”葡萄文化旅游節暨首屆長三角葡萄文化交流活動8 月16 日開幕。最近陽光充足,葡萄更加甜美,歡迎大家前來品嘗。
王娟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