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謝謝你們,讓我們一家終于團圓了!”7 月28 日,在池州東至縣,一名老人一再對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表示感謝,感謝工作人員幫她找回了失聯多年的外孫。
無名氏想回家,求助救助站
“你好,我是安慶人,我想回家……”2020 年5 月27 日,合肥市救助管理站接到了一個年輕男子的求助。可是,當工作人員詢問詳情時,卻發現該男子說話含混不清,無法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圣明”在與外婆視頻通話。
見此情況,工作人員決定先將該男子標注為“無名氏”,安排其在站內暫住,同步開展尋親工作。在進一步的溝通中,工作人員發現,這名男子曾在外流浪多年。他不會寫字,說話口音較重,給尋親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通過該男子斷斷續續的敘述,工作人員只能大致了解到,該男子姓名讀音近似“圣明”,是安慶人,老家村名讀音近似“駱村”,無父無母,家中有外婆,還有一個哥哥在天津打工,其曾跟舅舅舅媽到青島打工,錢用完以后出走,此后便與家人失去了聯系。
一線希望破滅,尋親陷僵局
根據該男子提供的信息,工作人員查詢發現,安慶地區并沒有駱村,也沒有發音接近駱村的村子。在前期詢問摸排未取得有效進展的情況下,尋親組工作人員兵分兩路,一邊在安徽、山東青島和天津三地同步推送尋人啟事;另一邊聯系戶籍民警,希望能通過警方的力量查到有價值的信息。
沒多久,公安部門傳來消息:他們在合肥地區的視頻監控中,發現了“圣明”和一男一女同行的畫面。這一男一女會不會就是“圣明”的舅舅和舅媽?當工作人員拿著這對男女的照片給“圣明”辨認時,他卻連連擺頭稱,這不是他舅舅和舅媽,而是他曾經的老板和老板娘。
通過與這對男女取得聯系,工作人員核實到,“圣明”確實曾在他們那里干過活,但因為只是臨時干的,所以這兩人也并不清楚“圣明”的真實身份。剛有的一線希望就此破滅,尋親工作再次陷入了僵局。
東至傳好消息,一家人團聚
7 月20 日,一個從池州市東至縣救助站打來的電話打破了僵局。對方工作人員稱,他們在網上看到了關于“圣明”的尋人啟事,他們聽“圣明”的口音像是東至人。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隨即將“圣明”的正面照發往東至進行人臉比對。比對結果顯示,“圣明”很有可能是東至縣樂村組6年前戶口就被注銷的村民李某兵(化名)。
在合肥、東至兩地救助站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圣明”與李某兵的家屬進行了視頻通話。看著視頻那頭的眾人,“圣明”有些靦腆,似乎與對方并不熟悉。就在工作人員心生疑惑時,李某兵的外婆出現在視頻中,“這是我外婆,我記得,她嘴角這里有顆痣,這個人是我的外婆!”一見到老太太,“圣明”頓時高興得大叫,笑著笑著,視頻兩頭的一老一少同時哭了出來……
7 月28 日一早,經過3 個多小時的車程,工作人員成功將李某兵送到東至。一見到外婆,李某兵開心得像個孩子,跑上前緊緊握住外婆的手,喜極而泣。
據介紹,李某兵1990 年生,很小的時候就隨著舅舅在山東淄博生活。2010 年9 月,李某兵在舅舅的廠里不慎走失,從此杳無音信。“走丟后家里人就報了案,但一直沒找到。”李某兵的姐夫表示,這么多年,家人一直沒放棄尋找,但一直沒有消息,大家一度以為李某兵已經遭遇了不測。
7月28日,得知李某兵已經找到了,遠在千里之外的舅舅一家也連忙坐車回到東至縣,與李某兵團聚。
黃玉嬌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韓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