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趙明霞的“娘家”在馬鞍山市含山縣,但她知道,那不是她的老家——47 年前,在她8 個月大的時候,養父母從蕪湖市福利院領養了她。結婚后,趙明霞和丈夫定居巢湖。2018 年7 月,趙明霞向本報求助,希望幫她找到親生父母。尋親消息見報后,來自蕪湖的趙女士撥打本報熱線稱,趙明霞可能是她丟失多年的妹妹(本報2018 年7 月26 日、2018年7 月29 日曾報道)。雖然經鑒定兩人并無血緣關系,但蕪湖趙女士提供的一條線索,讓尋親的趙明霞又看到了一些希望。5月7日,在愛人陪伴下,趙明霞前往蕪湖繼續尋親。
艱辛尋親路,走入死胡同
5 月7 日上午,趙明霞聯系上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講述了這兩年來的尋親故事。
“在我20 多歲時,養父母說出了我的身世,說我是他們從蕪湖市福利院抱回來的。后來養父母帶著我到蕪湖市福利院,但沒有查到我的相關信息。10 年前養父去世,一些線索也就此斷了。”趙明霞說,隨后她向本報求助,希望能找到親生父母。
趙明霞希望早日找到親人。
本報刊發了趙明霞的尋親故事后,住在蕪湖水岸星城的趙女士懷疑趙明霞是她家當年丟失的妹妹,便和兄弟姐妹一起前往巢湖和趙明霞見了面,隨后做了親緣鑒定。趙明霞告訴記者,2018年10月,她和蕪湖的趙女士一家在南京一所醫院做了親緣鑒定,半個月后鑒定結果出來了,但遺憾的是趙明霞和趙女士沒有血緣關系。雖然結果令人失望,趙明霞和趙女士卻由相識變成了朋友。
又獲新線索,即將做鑒定
在一次交談中,趙女士告訴趙明霞,住在蕪湖市鏡湖區荊山花園小區的一個熟人,家里曾在40 多年前丟失過一名女嬰,而且也姓趙。突然出現的轉機讓趙明霞激動不已。
“2018 年底我就找到了這戶人家,見面的時候,他們說我看上去和‘二姐’長得有些像。這戶人家有姐妹4 人和一個弟弟,當年丟失的女嬰排行老三,算起來年齡和我差不多。”趙明霞說,她從這戶人家得知,當年因為家里條件不太好,怕孩子多養不活,孩子爺爺就把“老三”放到清水河附近,至于孩子是被什么人抱走的,他們也說不清楚。
“我們本來約好,等他們在無錫工作的‘老五’春節回蕪湖后就去做親子鑒定的,但是由于他們家中發生了一些變故、加上疫情影響又耽誤了幾個月,就一直拖到了現在。”昨天下午,趙明霞告訴記者,她和丈夫一起趕到蕪湖荊山花園小區后,趙家“二姐”讓母親和她見了面。
“我們去之前詢問了巢湖司法鑒定所,只要提供相關材料,加上雙方的毛發,就能做親子鑒定了。”趙明霞說,回巢湖前,在征得蕪湖趙家人的同意后,她帶走了趙家老母親的幾縷頭發,準備做親子鑒定。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孫芮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