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巢湖安瀾,肥西縣蔣口河聯圩主動開堤分洪。自7月25日開始,合肥正式啟動168中學、合肥一中、合肥46中三校作為汛情撤離群眾安置點。來自肥西縣三河鎮木蘭社區等5地村民已有近400人緊急轉移到168中學集中安置,其中有不少是正在上學的孩子。
為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合肥團市委在安置點內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自各界的志愿者們將和孩子們一起在安置點內度過一個難忘的暑假生活。
安置點內10歲的胡浩然和妹妹上完課后在吃午飯
課堂上,志愿者在指導孩子做手工
志愿者周毅在指導孩子做彩泥手工
孩子們將做好的“小螃蟹”放在黑板上展示
志愿者每天的課程安排不重樣
調皮的孩子需要志愿者付出很多耐心
一個孩子在課間哭了,要找媽媽
一個孩子展示自己做的彩泥作品
15歲的譚瑞鵬今年開學上初三,在安置點寫作業
課堂外,家長在觀察孩子
19歲的羅杰穎今年高考超二本線
放學了,孩子們回到體育館二樓自己的安置點
安置點內,一個孩子和父母在準備吃飯
“上課啦,大家請坐好,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最喜歡的彩泥,我們將動手做一組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上午10點,位于合肥168中學體育館的安置點內的“青少年之家”,幾名志愿者開始新課程上課。聽到老師的呼喚,大孩子們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安靜坐好。幾個年齡小的孩子卻不聽話,和志愿者們躲起貓貓來,無奈之下,志愿者只好“強制”把他們帶到座位上。
“安置點里18歲以下的青少年有30多個,為豐富考慮他們的暑期生活,我們設置了青少年活動室,分時段安排輔導課程表,集中抽調合肥市少年宮、168中學等單位的教師和少先隊輔導員成立學業輔導組,為適齡學童提供繪畫、兒歌、手工、詩歌朗誦等各類學習課程。”現場一位工作人員介紹。
“今天的作業還沒做完,不然下午沒時間玩了。” 中午時分在安置點內,譚瑞鵬埋頭做作業,奶奶在其身后搖著扇子。15歲的譚瑞鵬今年初二,25號從家里來到安置點,他收拾了足足兩包書本和作業,“開學就要上初三了,學習還是有些緊張的。” 和譚瑞鵬不一樣心情的是住在安置點二樓的19歲準大學生羅杰穎,“這里規定不能亂走,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一切都還好,只是自己的暑假計劃被打亂了。”羅杰穎今年高考成績超二本線好幾十分,原本打算暑假出門打工的計劃,被洪水攪亂,“目前正在看志愿怎么填。”
據悉,為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合肥征用168中學、一中、46中等條件較好的學校,設置集中安置點,派出107個醫療小分隊,確保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所、有醫療保障”。截至7月28日18時,全市設置集中安置點109個,累計轉移安置群眾21.8萬人,累計集中安置群眾4萬人。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從啟 攝影報道
圖片編輯 楊曉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