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月27日上午,合肥一中學術報告廳內活躍著一群“紅馬甲”,他們正緊張有序的搬運儲物箱等生活物資,而1000多平方米的報告廳內,已經整整齊齊地擺滿了310張床,為即將到來的安置群眾做好準備工作。
日前,位于包河區煙墩街道的合肥一中、合肥46中及46中南校區均被合肥市防汛抗洪搶險應急指揮部正式確定為汛情撤離群眾安置點。接到上級通知后,包河區迅速成立合肥一中臨時指揮部,緊急召集人員進行物資搬運、組裝、歸整等工作。7月26日下午,工作人員和志愿者來到合肥一中學術報告廳,現場劃定生活區、活動區、服務區等區域,隨后開始搬運物資。27日上午,9輛大卡車的安置物資全部進場完畢,包河區在1天內為安置群眾搭建了一個溫暖的“家”。
“我們的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人員安置、飲食保障、物資保障、工程建設、醫療健康保障等9個工作組,全力確保轉移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所、有醫療保障。”濱湖功能區副主任丁宏飛介紹。記者在報告廳現場和4個大倉庫內看到,1000張床、1000床被子、1000條涼席、1000套牙膏、牙刷、毛巾、肥皂、200臺電風扇等生活物資,以及1000箱礦泉水、1000箱方便面、1000箱牛奶等食品擺得滿滿當當。
安置點能在短短的1天內改造完畢,離不開廣大志愿者的幫忙。26日下午,來自區、街鎮、社區、濱湖功能區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高達200余人,煙墩街道濱湖惠園還組織了一支由社區黨員、居民、46中學生、家長組成的“紅色運輸突擊隊”前來幫忙,肩扛手提,孩子們稚嫩的小手被磨破了皮,但卻沒人叫苦叫累。而正在包河執行抗洪搶險任務的人民子弟兵也前來助陣,大大加快了物資進場速度。
據了解,合肥一中學術報告廳目前啟動了一樓安置區,如空間不夠,二樓也將啟動,合肥46中及南區作為備用安置點。為全面保障安置群眾的生活學習、醫療衛生、情緒疏導等工作,合肥一中食堂將在暑期重新開放,安置現場還設置了警務室、醫務室、活動室、心理咨詢室等單獨空間。疫情期間,在群眾進駐前,相關部門還將對現場進行消殺、通風工作,并在校內設置測溫點。
此外,包河團區委、包河區志愿服務聯合會還向全區群眾發起了防汛救災安置志愿者招募,服務時間為即日起至汛期結束,服務內容包括物資保障、秩序維護和心理疏導等,廣大愛心群眾可以報名。
劉環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