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長三角G60 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辦公室批復同意合肥廬陽區創建“長三角G60 科創走廊金融科技產業合作示范園區”;集中開工重大項目21 個,集中簽約重大項目8 個,跑出重大項目建設“加速度”……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合肥市廬陽區貫徹落實“六穩”“六保”要求,果斷按下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淮河路步行街人氣爆棚。
瞄準高技術,打造新引擎
2020年,廬陽區依托科學島、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兩大科技創新戰略支點,繼續以大健康、大數據、智能制造、現代物流等四大產業為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高技術新興產業,著力培育與金融、商貿兩大優勢主導產業相輔相成的第三個增長極。
在全省首家建設運營的“云+大數據+5G”智慧園區——廬陽區大數據產業園,華為“兩朵云”華麗綻放。在廬陽經開區,一場由機器換人、由自動化裝備提升傳統產業、由中低端制造業向科技創新型產業轉型、讓“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的變革正悄然興起,“智能+制造”成為廬陽區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
合肥北站物流基地也是一派繁忙景象。合肥中歐班列從這里踏上“新絲綢之路”,為東部區域外向型經濟發展、合肥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提供充足的運力保障。與此同時,廬陽開放型經濟也孕育新的發展機遇:合肥國際內陸港等重點項目,為廬陽區發展跨境電商、物流、進出口貿易等產業,打造新時代內陸地區全面改革開放的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撐。
緊抓大項目,積蓄新動能早在今年年初,廬陽區就計劃以“老城品質提升、北部短板補齊、西北部城鄉融合”三大工程為抓手,實施155 項大建設項目,助力更加精準地建設引領時尚的國際化首善之區。
在老城區,淮河路步行街區創建國家級高品位步行街工作不斷推進,具有廬州韻味百年盛景的國際名街正在加快呈現。圍繞園區升級和鄉村振興戰略,大楊產業園和廬陽經開區轉型升級規劃編制和園區低效用地清理工作加快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如火如荼;安徽廬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項目穩步實施,預計2021年完成項目建設。
在民生領域,今年截至6 月底,廬陽區累計已開工45個項目。其中,重點路橋工程、支路網工程及停車場項目開工22 個,城市特色化品質化建設項目開工10 個……另有數據顯示,2020 年,廬陽區共有208 個5000 萬元以上重點項目納入合肥市重點項目計劃。
創造消費季,釋放新活力
今年3 月23 日起,廬陽區在合肥市率先發放1000 萬元電子消費券,吹響全省刺激消費的號角。隨后,又針對北部商圈、夜間經濟、家居領域、汽車領域增發620萬元電子消費券。截至6月底,消費券直接帶動淮河路步行街商圈消費3.5 億元,間接拉動整體交易額超25 億元,活動期間淮河路步行街區人流突破160萬人次。
為紓解疫情沖擊,促進商業復蘇,該區還優化升級了《廬陽區推動商貿零售業轉型發展扶持政策》,進一步激活市場主體,釋放城市活力。據悉,廬陽區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扶持全區商貿零售業轉型發展。
一系列“政策效應”立竿見影。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廬陽區實現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60.2 億元,總量居四個區首位,增速居四個區第二。今年5 月份,廬陽區完成限上零售額45.24 億元,環比增長33.3%,同比增長12.3%,增速快于上個月4.8 個百分點。全區累計零售額前20 強企業中,13 家企業當月呈現正增長,較上月增加2家,其中12家增幅超過10%。
余挺生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姚一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