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近年來,在上級團委及醫院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團委本著“代表青年、贏得青年和依靠青年”的宗旨,通過“青年文明號”“青年突擊隊”“青年志愿者”“青年大學習”等一系列“青”字號品牌工作的開展,為團員青年全面成才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醫院廣大團員、團干部和各級團組織沖鋒在前、擔當奉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2020年,該院團委被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合肥市五四紅旗團委”稱號。醫院團委書記王紅梅當選共青團合肥市第十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心電心功能科獲2018-2019 年度“安徽省青年文明號集體”稱號,ICU 醫學博士趙晶晶被授予第23 屆“安徽青年五四獎章”,心血管內科護士蘇明貴獲“2019 年度安徽省優秀共青團員”稱號,神經內科醫師曹樹剛、ICU 護士王夢迪、呼吸內科護士王素俠被授予第九屆“合肥青年五四獎章”等。
青年突擊隊 謝軍
臨危受命勇當“逆行者”
2020 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華大地。作為疫情防控的定點醫院,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團委火速集結一群以“80 后”“90 后”為主力的青年職工,成立發熱門診、留觀病房、隔離病房、后勤保障和道口疫情排查5 支青年突擊隊。曾獲第八屆“合肥青年五四獎章”的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謝軍便是留觀病房青年突擊隊中的一名“先鋒軍”。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我們都是戰士。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接到醫院的疫情防控通知后,謝軍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話,這也是疫情期間謝軍工作和生活的真實寫照。1 月21 日,謝軍第一時間響應號召,組織全科醫護人員開展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等相關知識培訓,并在3 小時內完成二病區在院患者的疏導及病區整合工作。
為了保障全市新冠肺炎患者能夠應收盡收,醫院后勤保障青年突擊隊在院黨委的指導下,前后僅用了一周的建設時間,一個開放單間床位62 張的合肥版“小湯山”留觀病區便建成投入使用,加上同時開放的隔離病區救治床位63 張,儲備救治床位159張,醫院可以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的床位達到了284 張。2月20 日,謝軍又主動請纓,負責合肥市二院“小湯山”留觀病區醫療工作。
2 月22 日,一名40 歲的女士因發熱一天來到合肥市二院發熱門診就診,新冠肺炎咽拭子采樣后,被收住新冠肺炎留觀病區。在留觀病房內,該女士下腹部突然陣發性疼痛,腰骶部墜脹感明顯,自訴懷孕40 天,憑借多年的經驗,謝軍判斷該孕婦可能為宮外孕破裂。待患者回到留觀病區后,頭暈、下腹部疼痛墜脹感加重,血壓急劇下降至80/50mmHg。
情況危急,謝軍立即與同事一道指導建立靜脈雙通道,盡快擴容,并報請醫務處協調,啟動新冠肺炎急診手術應急預案,通知血庫取血,準備急診手術。經婦產科、門診手術室、麻醉科、血庫等多學科實施緊急手術奮力救治后,孕婦轉危為安。不僅如此,在謝軍的帶領和指導下,留觀病區先后及時成功救治了腸穿孔、消化道出血等多位危重患者,有力保證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大事難事看擔當,危難時刻顯本色。5 支青年突擊隊在抗疫期間共篩查發熱患者4042 人次,收治留觀患者724 人,收治的26名確診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100%。在臨床一線醫護人員奉獻精神的帶動下,醫院非臨床一線的青年職工也積極行動起來,集結成合肥市二院“道口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在高速路口和火車站24 小時不間斷進行疫情防控排查。從1 月26 日至2 月13 日,共有196 人次參與,志愿服務時間總時長達1872 小時,測量38480車次和乘車人員87001人次。
青年文明號 齊胤良
愛崗敬業爭當“先行者”
創建青年文明號活動是共青團的品牌工作,是凝聚青年、團結青年、帶領青年建功立業的有效形式。近三年來,在合肥市二院黨委的領導下,院團委以創建青年文明號工作為抓手,帶領青年職工砥礪前行,目前已創省級青年文明號2個,市級青年文明號3個,評選醫院青年崗位能手17人。
為充分發揮共青團“青年文明號”的先鋒模范作用,合肥市二院高壓氧科成立了以高壓氧科副主任齊胤良為組長的“青年文明號”創建工作小組。創建團隊共擁有38 名成員,35 周歲以下人員29 人,約占76%,是一支洋溢著青春氣息和蓬勃朝氣的年輕團隊。2019 年,合肥市二院高壓氧科被評為“合肥市青年文明號”。
“激揚青春保健康,揮灑激情促發展”,這是合肥市二院創建青年文明號的主題,也是齊胤良一直以來為之奮斗的目標。作為合肥市屬醫院的唯一一家高壓氧急危重癥救治中心,合肥市二院承擔著全市絕大部分需要高壓氧治療的急危重癥病人的搶救工作。作為青年文明號的“號長”,自2018 年開始創建合肥市青年文明號以來,齊胤良帶領團隊成員積極參與、拼搏進取,將“改善就醫環境,‘氧護’患者健康”的目標一步步變成了現實。2018 年,合肥市二院高壓氧科先后開放了兩個新病區,開放病床75張,步入學科發展的快車道。
自2010 年開展高壓氧用于神經重癥患者的康復綜合治療以來,在腦血管意外、缺血缺氧性腦病、顱腦損傷的綜合治療上已成功地挽救數百位患者的生命。天道酬勤,2017 年,齊胤良等獲得“合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20年,齊胤良獲評第九批合肥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19 年10 月,一名16 歲的高中生遭遇車禍,輾轉幾家醫院治療后,于11 月19 日被送至合肥市二院進行康復治療,入院時不僅頸部脊髓損傷,還伴有呼吸衰竭等癥狀。齊胤良根據該患者情況予以高壓氧治療、心電監護、吸氧、呼吸機輔助通氣、營養神經等對癥處理,同時輔以康復訓練及呼吸運動訓練。5 天后,患者成功脫機,康復出院時右側肢體活動自如,左側肢體肌力3 級以上,這意味著,患者不僅能恢復行走能力,更能夠像以前一樣彈奏心愛的鋼琴,繼續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
春香愛心團隊 童春香
青年志愿者投身公益甘當“奉獻者”
合肥市二院成立了以該院“中國好人”童春香的名字命名的“春香愛心團隊”先后被評為“合肥市首批學雷鋒示范點”“安徽省十佳江淮志愿服務優秀志愿集體”,團隊多人被評為“合肥市崗位學雷鋒標兵”“安徽省十佳學雷鋒志愿服務優秀個人典型”,2019 年團隊旗手童春香被評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獲“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不懼風雨、勇挑重擔,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在“青”字品牌的號召下,合肥市二院先后涌現出“安徽省道德模范”沈瓊,“安徽省勞動模范”章洪院,“合肥好人”周章萍、朱沛炎等一批優秀青年,一種向上向善的“合肥二院好人”力量,傳承著“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醫者仁心,守護著“一切為了患者,一切為了人民”的莊嚴承諾。
胡小麗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韓誠/文 王從啟/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