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合肥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于5 月10 日正式開幕。根據《政府工作報告》,2020 年,合肥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邁上1 萬億元臺階,這意味著合肥將正式邁入“萬億俱樂部”。
新冠肺炎疫情對合肥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一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下降9.8%,但3 月份以來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回升,預計4 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23%,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5.4%。
報告顯示,前4個月主要指標降幅收窄,經濟復蘇態勢明顯。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合肥市將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按下創新快進鍵,跑出開放加速度,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今年,合肥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邁上1 萬億元臺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財政收入增長3%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 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城鎮新增就業13 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控目標。
據了解,合肥市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國內領先優勢的數字經濟高地、內陸開放新高地、優質優良宜居宜業的生態高地,在全面從嚴治黨上當好示范。
2019 年,合肥全市地區生產總值9409.4 億元、增長7.6%;財政收入1432.4 億元、增長3.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46 億元、增長4.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7%;進出口總額322.1 億美元、增長4.6%;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5404 元、22462 元,增長9.5%、10.2%;城鎮登記失業率2.8%。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劉旸 葉曉 姚一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