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兩個孩子哪天能大聲、清晰地喊一聲媽,那一天對我來說就是母親節。”提到母親節,家住合肥蜀山區丁香家園的張茂華忍不住抹眼淚。每年母親節,當別人討論孩子給自己送什么禮物、做什么事情時,張茂華總是默默離開。不要說禮物,50 歲的張茂華甚至覺得,作為一個母親,自己可能永遠都聽不到孩子們喊一聲“媽”。
全天候照看腦癱女兒
5 月7 日一大早,張茂華像往常一樣起床,先到廚房把米放到鍋里,然后回到臥室給女兒穿衣服、鞋子,其間還不停地囑咐道:“下次你要自己穿,知道了不?”女兒碧穎滿臉堆笑,“啊啊啊”地回應了幾聲。如果不提碧穎已經有19 歲的事,很多人看到這個場景會覺得這是一個媽媽在照料新出生的寶寶。
“她不會穿衣服,吃飯需要人來喂,醫生說她的智力水平相當于一個嬰兒。”張茂華說,女兒碧穎先天性腦癱,一直沒有生活自理能力,雖然成年了,但還是需要人全天候照顧。在家里,碧穎的活動范圍只有客廳和臥室,“其它地方不讓她去,尤其是廚房,她愛打碎東西。”
張茂華說,家里大門是反鎖的,就怕女兒跑出去遇到危險。如果碧穎在家里不耐煩了,張茂華就帶她到樓頂遛遛。就是這樣,碧穎還是出逃過。有一次,碧穎趁張茂華不注意,偷偷坐電梯出了門,跑到馬路上,家人和鄰居找了很長時間才找到。
兒子也是她心中牽掛
除了女兒碧穎,兒子根苗也讓張茂華放心不下。根苗今年23 歲,有嚴重的癲癇,生活也不能自理。幾年前在社會各界關心下,兒子住進合肥新站區一個殘疾人休養中心。
“剛送他過去的時候,我每周要去看他一次。”張茂華說,根苗所在的休養中心離家比較遠,坐公交要轉幾趟車,來回要幾個小時。好在根苗逐漸習慣了那邊的生活,加上家里還有一個女兒離不開人,張茂華如今差不多一個月去一次,“如果有一些突發小狀況,休養中心會通知我過去的。”
“他一個人住在那邊,生活被照料得挺好的,就是怪想他的。”張茂華說,兒子不能說話,平時見不到面,也不能打電話、視頻聊天。今年春節,張茂華把根苗接回家,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起,吃了個團圓飯。“家里雖然這樣困難,但還是要堅持下去。”
希望兩個孩子叫聲媽
張茂華告訴記者,兩個孩子從小落下殘疾,對家庭來說注定是很大的負擔。后來,她和丈夫離婚,獨自承擔照顧孩子的重任。“孩子父親現在也會經常來看望他們,給一些生活費。”張茂華說,為了生活,以前她還會出去工作掙錢,但都不敢走遠,“就在家附近掃馬路,為的就是能兩頭顧得上。”
后來女兒越來越好動,張茂華只能待在家。“現在大家對我家都很關心,低保、殘疾人補助都能享受到,逢年過節也會來看望我們,感覺生活又有了希望。”張茂華說,鄰居們很友善,碧穎在家弄倒椅子板凳,聲音很響,樓上樓下都不在意。碧穎偶爾出門,鄰居們也會幫忙留意著。
“以后的事情想都不敢想,就想把當下的日子過好,如果兩個孩子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在我回家時喊一聲媽,我會激動到大哭。”張茂華說,碧穎因為好動,現在沒有送去托養中心,希望能有殘疾人訓練機構接收她,鍛煉她的獨立生活能力,“要是以后我照顧不了她了,她也能好好活下去。”
程欣 余亞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見習記者 余康生 記者王吉祥 魏鑫鑫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