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再過些天,盛海琳的雙胞胎女兒就滿10 歲了,而盛海琳也要到70 歲了。自從2010 年5月25 日生下這對雙胞胎,她就忙個不停。5 月5 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見到盛海琳時,她正忙著送兩個孩子去學校,途中接電話說話也十分利落,讓人很難看出這是一位年近70 的母親。盛海琳告訴記者,現在她要放慢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把更多的時間用來陪伴兩個女兒,更好地守護她們慢慢長大。
5月5日,盛海琳送兩個女兒去學校。
疫情期間在家,和女兒朝夕相處很快樂
5月5日,在合肥市潛山路附近一小區,盛海琳正在家里催著兩個女兒收拾東西去學校。因為兩個孩子讀的是寄宿學校,第二天就要上課了,所以需要提前一天報到。今年5 月25 日,兩個孩子就滿10 歲了。扎著馬尾、穿著校服的兩個小女孩看上去很活潑。盛海琳笑著說,孩子終于要去學校上課了,“疫情期間在家,雖然天天在一起很快樂,但吵得我受不了,這就是快樂的煩惱吧。”
2016 年,盛海琳的兩個女兒讀一年級。因為盛海琳經常在外工作賺錢,同時為了讓兩個孩子更早獨立,她把兩個女兒送到合肥一所寄宿學校讀書。雖然學校離家只有20分鐘車程,但是兩個孩子每星期只能回家一次。
這次疫情,對于以前長期在外工作的盛海琳來說,是個和孩子們好好相聚的機會。“疫情期間和兩個女兒在一起3 個多月,比過去幾年在一起的時間還要多,3 個多月朝夕相處,很快樂。”盛海琳說,這段時間她主要照顧孩子的生活,讓兩個孩子好好吃飯,“在家這段時間,兩個孩子身體明顯比之前好了很多。”
除了飲食外,盛海琳也很關心孩子的學習。因為疫情在家線上學習,盛海琳給兩個孩子各買了一個平板電腦。在學校還沒有統一線上教學之前,盛海琳和丈夫兩個人提前在家教孩子學習。“我負責語文,孩子爸爸負責數學。”盛海琳說,她會帶著孩子將課文先讀一遍,讓孩子先預習一下課本知識。
常年在外奔波,現在準備放慢工作節奏
對于盛海琳來說,養育兩個孩子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特別是經濟上。生下這對雙胞胎女兒時,盛海琳和丈夫已經退休了,本來靠夫妻倆的退休金安度晚年是足夠的,但是生下女兒后這些錢卻不夠一家人開銷了。
“教育、醫療、生活處處都要花錢。”盛海琳說,孩子出生后不到100 天,她就外出講課賺錢,和家里人聚少離多。前幾年一個月有20 多天課,也就是一個月要跑20 多個城市,香港、澳門甚至有時候要到國外出差,“孩子們很想我,我也很想孩子,有時候孩子在家里哭,我在機場哭。但是沒辦法,我必須掙錢。”
2010年9月,正在照看雙胞胎女兒的盛海琳,眼神里滿滿都是愛。(新安晚報資料圖片)
這種在外奔波的日子一直持續到2018 年底。2019 年之后,盛海琳的講課方式轉為線上。“去年一整年我都沒有出去講課,基本上都是在家進行線上講課,線上講課的時間也減少了很多。”
真正讓盛海琳想回歸家庭放慢工作節奏的原因,是小女兒生病住院。“去年6 月小女兒發燒,高燒不退,當時在醫院住了20 多天,之后我也積勞成疾住院了。”盛海琳說,那次生病住院后,她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特別是對于自己這樣的高齡母親,“我對她們有責任,我必須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盛海琳說,現在她要放慢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以便更好地陪伴孩子們長大。
保持身體健康,才能更好地照顧倆孩子
在盛海琳的家中,擺放著雙胞胎女兒的許多照片。她說從孩子出生到現在,每年過生日都會去照相館照相,家里的柜子里面還有好幾本相冊。除了這些照片,柜子上還擺放著女兒的畫作。
這些年雖然養育一對雙胞胎很辛苦,但是讓盛海琳感到欣慰的是她們都很懂事,不僅學習挺好,生活上也漸漸學會獨立。
在寄宿學校的這些日子,都是封閉式管理,盛海琳和兩個女兒連電話溝通都沒有。每個星期五放學后,盛海琳都會盡量去接孩子,“每次去接她們都很高興,這也是工作回來最期待的事情。”
以前兩個女兒過生日時,盛海琳如果因工作趕不上便會提前給她們慶生或之后補過生日。兩個女兒對父母的生日也很在意。“她們很用心,前年我過生日的時候給我送了一串塑料項鏈,是她倆做的,還寫了小卡片給我,祝我生日快樂。”盛海琳說,當時她很感動,雖然想哭,但還是在孩子們面前忍住了眼淚。
對于女兒送的這些小卡片,盛海琳都折疊在一起保存著,她說,兩個女兒總是會給她帶來不經意的感動。對于未來,盛海琳說,目前的計劃是回歸家庭多陪伴家人,同時也要將自己的身體照顧好,“我也要學會愛護自己,只有我的身體保持健康,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程欣 余亞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見習記者 余康生 記者王吉祥 魏鑫鑫 攝影報道
特別聲明:
本文由大皖新聞客戶端獨家出品,不在新安晚報版權授權范圍之內。未經特別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本欄目常年法律顧問: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 陳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