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同簽署了關于“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標志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簡稱“WFST”)正式落地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也讓該項目建設邁出了關鍵一步。
建成后,WFST 將成為北半球具備最高巡天能力的光學時域巡測設備,有望在時域天文、外太陽系天體搜尋和近場宇宙學等領域取得突破性原始創新成果。
記者了解到,WFST 是中國科大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共建的“雙一流”學科平臺,包括望遠鏡本體、主焦相機、望遠鏡圓頂臺址和數據存儲分析四大分系統,其中望遠鏡口徑2.5 米,采用國際先進的主焦光學設計,提供大視場、高精度和寬波段巡天能力,性能先進;配備大面陣7.5 億像素拼接CCD 探測器,具備強大的巡天能力,能夠每3 夜巡天整個北天球一遍。建成后,WFST將成為北半球具備最高巡天能力的光學時域巡測設備,有望在時域天文、外太陽系天體搜尋和近場宇宙學等領域取得突破性原始創新成果。同時,巡天數據還可用于開展空間碎片監測,滿足國家航天安全戰略需求。WFST 的建設預期能夠加快匯聚和培養國內外天文領域的一流人才,產出國際一流的科研成果,構建國際一流的天文科學研究中心,全力推動中國科大成為國際天文時域巡天研究的引領者之一。
據悉,WFST 項目于2018 年3 月1 日啟動以來進展順利,2019 年7 月11 日中國科大和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簽署了WFST 本體項目建設合同,目前主鏡已開始磨制工作;主焦相機由中國科大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聯合研制,數據存儲分析系統擬由中國科大超算中心建設。
望遠鏡選址是WFST 建設、運行和取得科學成果的關鍵基礎性工作,通過對國內多個天文臺址監測數據的對比和考察,WFST 項目工作組認為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山地區的晴夜數、夜天光背景、大氣消光和視寧度等參數達到世界級優良天文臺址觀測條件,可以滿足WFST 對臺址的要求。
根據協議,海西州將成立WFST 項目建設協調領導小組,籌措經費按照WFST 項目需求建設完成望遠鏡圓頂和道路、場地平整、通訊、電力等配套基礎設施,為望遠鏡安裝和運行提供支撐。中國科大將圍繞WFST 建設對賽什騰山周邊以及冷湖地區的燈光治理、冷湖鎮天文科普發展規劃等為當地提供咨詢,并在此基礎上與海西州進一步開展多領域深層次的校地合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