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44 歲的丁震是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團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他臨危受命,擔任合肥市定點救治醫院濱湖醫院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從1 月24 日下午5 點正式啟用隔離病房,他和他的團隊收治了20 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經過39 個日夜守護,900 多個小時艱苦奮戰,住院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每次送痊愈患者出院時,丁震都會與他們一一握手道別。丁震說,在不提倡握手的當下,他堅持與每一名出院患者握手,是想給他們傳遞信心。
丁震與出院患者握手。
壓力最大的時候 每天只睡三小時
隔離病房啟用的那天正好是除夕,從這天開始,丁震就沒有再回過家,每天都睡在醫院。
1 月31 日,一名重癥患者轉到丁震的隔離病區。“當晚,這個患者出現呼衰,這是我壓力最大的時候。”丁震所說的這個患者67 歲,有比較嚴重的基礎病,通過CT 檢查,顯示兩肺大面積廣泛炎癥,伴呼吸困難、氣促等臨床表現,并有呼吸衰竭。“按照診療規范,已經達到重癥患者標準。”丁震一刻不敢松懈,連著幾天晚上就睡在隔離病區的辦公室,每天只睡約三小時,時刻關注這名患者病情變化。
通過上報并會同省市專家一起制定治療方案,三天后,這名患者病情明顯好轉,高流量吸氧改成普通吸氧,呼吸不急促了,還可以下床活動。經過醫療組的精心救治,這位患者的病情逐漸好轉。不過,由于老人的情緒不是很穩定,丁震除了正常的查房之外,幾乎每天都會親自進入病房陪老人家聊天,做心理疏導。
由于老人家沒有微信,丁震就經常在微信上和他的子女進行溝通,方便家人及時了解老人的病情。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老人終于康復出院了,她緊緊握住丁震的手表示感謝。
與出院患者握手 想給他們信心
不管是這個重癥病例,還是第一個出院病例,丁震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湖北省醫療專業組組長趙建平始終保持著聯系。
“我與趙建平教授建立聯系,源于我的一篇論文。”2019 年,丁震作為第一作者發表的一篇SCI 論文《吸入布地奈德與靜脈甲潑尼龍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隨機、對照多中心研究》被國際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s, GOLD)2019 版收錄,并因此帶領科室一項目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因為這次了不起的“收錄”,趙建平對當時到同濟醫院參訪的丁震留下了深刻印象,并邀請丁震在參訪活動中把臨床研究的思路和經驗與科室人員以及參訪的全國多家醫院的主任分享。
1 月28 日,濱湖醫院隔離病區的患者應某已經兩次核酸檢查結果為陰性了,達到國家診治規范的出院標準。
“因為是首例,所以我很謹慎,第一時間請教了武漢趙建平教授。”丁震將應某的情況與趙建平溝通后,趙教授表示,已經出現了個別假陰性并可能轉陽性的病例,建議再治療幾天。最終,應某于2 月1 日治愈出院,成為濱湖醫院第一例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在不提倡握手的當下,每一個患者出院,丁震都與他們親切握手。“我們在一起對抗疾病,是醫患也是朋友,最重要的是,我想給他們傳遞信心。”
作為一名醫生,丁震除了關心病人的病情,他更關注病人情緒上的變化。每天早晨,在進入隔離病區查房前,丁震都會做足功課。“在工作區我已經把患者的檢查化驗結果和CT 都看過了,治療方案我也都跟醫生們定好了。”他與患者談話很少談論病情,首先問的是心情怎么樣。觀察到部分患者有情緒上的波動,他會主動進行心理疏導。在丁震看來,樂觀的情緒對病人康復作用很大。
費秦茹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