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春節,轟轟烈烈地來,又靜悄悄地走了,前兩天還熱熱鬧鬧的家,一下子變得冷冷清清起來。春節后兒女陸續離家重返工作崗位,家中的老人難免失落,或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嚴重的還會出現食欲下降、胸悶憋氣、乏力等軀體癥狀。對此,省精神衛生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專家表示,春節過后老人要注重自我調節,子女也要更多關注老人的心理健康,如果影響到正常生活,應及時向心理醫生求助。
兒女節后離家,老人突感空虛今年春節,吳女士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和女兒都帶著孩子回家過年了,平時冷冷清清的家里充滿了歡聲笑語。吳阿姨老兩口忙前忙后,累并快樂著。
然而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春節假期一眨眼就結束了,兒女又要回去上班了,吳阿姨準備了特產和孩子們愛吃的家鄉菜,把他們的后備廂塞得滿滿的,失落感在孩子離開后蔓延開來。
“關燈睡下,屋里特別靜,腦海里總是想想這個孩子想想那個孩子,想著前兩天一大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可下一次見到孩子們說不定要到明年春節了,我心里就難受。”吳阿姨說,她這幾天整日提不起精神,不知道該干點什么,跟老伴也沒話說。
心理應激較弱,更易感到孤獨老人大都認為晚年的理想狀態是和兒女生活在一起,他們自我陪伴能力弱,普遍需要從家人身上汲取愛和溫暖,更渴望陪伴。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功能和心理應激能力下降,加上人際交往少,他們的失落感、孤獨感比中青年更強烈。”省精神衛生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老年心理科副主任醫師王瑩解釋說。
這種心理上的不適主要表現為情緒障礙,比如情緒低落、興趣缺失、精力不足、心煩意亂、焦慮、抑郁等,嚴重的還會出現食欲下降、胸悶憋氣、乏力等軀體癥狀。
子女多多問候,有助心緒平穩王瑩建議,春節后要關注老人的心理健康,及早發現心理問題的苗頭。作為子女,在離開父母之后要主動和父母聯系,多打電話問候父母,關注父母的情緒波動;老人也要調整自己的心態。
同時,老人可以按照以往的作息規律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安排日常生活。作息規律的回歸,可使老年人迅速平穩心緒,淡化節日氛圍,走出“空巢”陰影。還可以適當增加社交,重拾生活愛好,或是外出探望老友,參加社區活動等,用豐富有趣的生活內容來填充節后的寂寞和孤獨,這樣就不會覺得日子空虛無聊。
王瑩表示,老人有了類似心理問題也不要緊張,節后“空巢”帶來的孤獨感多是一種應激反應,隨著身體和心理的自我調節,多數老人會不治而愈。如果發現心理問題已經影響正常生活,應前往心理專科醫院進行干預和治療。
朱世玲 李皖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