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296 人次因遛犬不拴繩被處罰,97 條流浪犬被捕捉收容。犬只傷人、因養犬引發糾紛的警情上升幅度獲得遏制。處罰力度加大的同時,合肥警方對流浪犬人性化處理,與專業人員、愛犬人士協作。合肥市流浪犬收容中心有望開建。昨日下午,合肥警方曬出了由多部門聯手開展的不文明遛犬專項整治行動成績單。
【數據】
296人次遛狗不牽繩被罰
從今年8 月開始,合肥市公安、城管等七部門聯手開展不文明遛犬專項整治行動,同時公布“遛狗不牽繩”不文明遛犬行為舉報熱線(110),接受市民投訴和舉報。專項整治行動已開展近四個月,成效怎么樣?記者昨日從合肥警方獲悉,自專項行動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共處理遛犬不拴繩行為296人次,捕捉流浪犬97條。
根據《合肥市限制養犬條例(2005 修正)》,“養犬不得危害公共利益,不得侵擾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攜犬出戶時,犬須束犬鏈,并由成年人牽領”,對責任人處以1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其犬。
據介紹,經過大力整治,目前犬只傷人、因養犬引發的糾紛等警情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相比2018 年的犬只傷人警情、因養犬引發糾紛的警情上升幅度分別下降了23 個百分點和21百分點,專項行動取得較好成效。“整治中,我們對不文明行為首先進行勸阻和教育,對不聽勸阻等情節嚴重的將予以處罰。“警方稱,根據情節嚴重程度,處罰分為警告和罰款兩種,按照現行條例,罰款是在100元以內。
【案例】
狗主人阻撓執法被拘留
目前合肥警方仍持續開展文明養犬巡查,加大對遛犬不拴繩行為的處罰力度,對阻礙民警在處置犬只傷人事件或涉犬糾紛中執行職務的行為嚴厲打擊。
11 月27 日,新站公安分局七里塘派出所接到報警稱:淮南路天水家園有人被狗咬傷,雙方發生糾紛。經了解,汪某某遛狗沒有拴繩,致張某被狗咬傷,民警遂將雙方帶至派出所作進一步處理。在帶回派出所途中,汪某某對民警將其帶到派出所進行處理不滿,多次辱罵民警,到達派出所后,汪某某突然抓住民警上衣,并用拳頭擊打民警的頸部、頭部,造成民警受傷。目前汪某某因阻礙執行職務被行政拘留九日,并對其遛犬不拴繩的行為罰款100元。
12 月1 日下午,廬陽公安分局亳州路派出所聯合街道、城管、動物保護組織,在暢園新村開展文明養犬巡查,共捕流浪狗4 條。12 月2 日下午,廬陽公安分局安慶路派出所聯合街道在淮河西路開展巡查,共捕流浪狗5 條。目前廬陽公安分局在街道、城管、動物保護組織的配合下,共收容各類流浪犬20余條。
【釋疑】
抓捕流浪犬不會太粗暴
合肥警方表示,根據警情梳理,目前涉犬類警情主要集中在犬只傷人、犬只擾民和因養犬引發的糾紛上,“前幾日某小區電梯內,一條寵物狗沒有拴,舔了一名小孩的臉,就引發了狗主人和孩子父母的糾紛和沖突。”
除了對不文明養犬行為進行整治,警方還加大對流浪犬的捕捉工作,為此也引來一些愛犬人士的“質疑”,“他們提出,抓捕手段是否粗暴、抓捕后是否能給流浪犬妥善照顧以及無處可去的流浪犬最終如何處理。”
“人性化處理,并接受愛狗人士的監督。”對此合肥警方也作出了回應:首先在流浪犬抓捕過程中,不會采用棍棒等粗暴方式,而是采用網兜捕捉等形式;將流浪犬抓捕后,會先送到社會犬只收容場所暫存,最終超過場所收養能力且無人認領無處可去的流浪犬會被采取無害化處理。
“目前對于普通流浪犬會收養15 天,寵物犬30 天。”廬陽分局民警介紹,目前,他們會給犬只拍照上傳到社區群、愛犬人士群等,看看是否有人愿意領養流浪犬或是認領自己的寵物犬。如果是市民丟失的寵物狗進入收容場所的,市民在接受相關處罰后,憑單據和狗狗照片等證明可領回。
【探索】
市級收容中心正在選址
在前期整治行動中,公安機關也接到不少養犬人士針對管理條例提出的建議,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個是養犬數量“一戶只能養一條狗”的質疑。“有市民覺得自家狗需要陪伴,不止養一只狗。”民警介紹,而不少市民認為,因此容易產生狗吠等擾民行為。
此外,關于準養犬種,對于限養烈性犬大多數人基本持一致意見,但關于大型犬和小型觀賞犬則存在分歧。“有人就說了,我的狗雖然大,可是很溫順,不會咬人啊,怎么就不能養呢。”警方表示,不少市民建議犬只不能以體型來區別,應以品種來區分,比如金毛一類的大型犬,體格較大但比較溫順,可以飼養。而有市民則持反對意見。
對群眾和不少愛狗人士關注的流浪犬收容問題,記者獲悉,目前合肥警方尚無專門的犬只收容場所,均由各區警方自行聯系與專業犬舍合作。諸如廬陽區的兩個犬只收容場所就分別位于北城和廬江,“目前合肥市的正在選址,初步考慮是設在吳山,相關工作正在進行。”警方表示,這一工作困難不少,但正在努力推進。
警方強調,“養狗”確實是基于個人選擇的自由,可這自由并不是沒有約束,自由的邊界應止于“寵物狗”進入公共空間的時刻,養狗人理應承擔起他“自由”選擇所產生的“義務”,加強自律,文明養犬,管理好自家犬只,不給其他居民造成困擾。
合公新 新安晚報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