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讓“臟臭亂暗”的公廁變得潔凈舒適,用“天眼”監控讓渣土車不敢“撒歡亂跑”,通過“三大革命”等措施讓農村環境逐步改善,建立數字城管系統向“現代科技型”管理方式轉變……面對城市里紛繁復雜、艱苦細致的各項管理工作,合肥城管不斷構建服務型隊伍,嚴格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創建一支“政治合格,業務過硬,服務熱情,執法為民”的管理隊伍。
新建生態移動公廁。
公廁革命讓公廁更加潔凈舒適
公廁是反映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合肥開始有了收費廁所,但多為旱廁,臟、亂、臭、暗等現象嚴重。1997 年,全市公廁進行了一輪大范圍的升級改造,旱廁改成了水沖式廁所。2002 年,公廁有了更好的管理和服務。2010 年,合肥公廁開始逐漸實行免費。
隨著合肥的快速發展,為了解決市民如廁問題,合肥城管部門對全市公廁開展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隨著這場“公廁革命”的推進,合肥將公廁建設納入到每年的為民辦實事項目中,加大對公廁的升級改造力度,并出臺相關規劃和方案,為公廁建設提供規劃依據。
2017 年至今,合肥市新建傳統公廁38座,新建生態移動公廁18 座,改造公廁135座。公廁改造升級后,不僅外部形象變得更加清新舒適,內部也采用了各種先進的設備,為合肥市民和游客帶來了更好的如廁體驗。
天眼監控讓渣土車不再“撒歡亂跑”
渣土車的種種亂象,同樣是城市管理的頑疾之一。面對這一市民頭疼的問題,合肥城管也不斷采取新的措施,讓合肥渣土車接受更加嚴格規范的管理。
2009 年,合肥市對渣土運輸車實施密閉化改裝,改變了以往“敞篷”運輸的局面。
2010 年,合肥市又對首批1000 輛渣土車安裝GPS 設備,對渣土車的運行路線、行駛速度、闖紅燈、傾倒地點等信息全程監控。
2013 年,合肥市更是建立了渣土車GPS監控系統,并在2015 年將其納入數字城管工地和渣土車監控子系統,全市4000 余輛渣土運輸車全部安裝GPS 監控設備。此后,城管部門對全市的渣土運輸車輛GPS 監控系統不斷進行升級改造,對渣土運輸的全過程進行“天眼”監控。同時,合肥陸續投入新型環保渣土運輸車4446 輛,多舉措控制道路污染,抑制渣土揚塵,讓市民的出行更加安全,讓城市環境免受渣土的影響。
垃圾治理長效化農村環境華麗蝶變
協調發展是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一環,除了維護好城區環境,農村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為了改善農村環境,2010 年底,合肥市正式啟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通過重點投入、檢查整改、示范帶動等方式,逐步改善全市農村環境管理體系,環衛基礎設施也不斷完善。2017 年,合肥全面啟動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巢湖市等29 個鄉鎮的59 個村(居)垃圾分類試點。
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同時,合肥市城管局也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農村“三大革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部署,努力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精細化、制度化、長效化。截至目前,全市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806 個,農村環衛市場化率達87.5%,擁有專兼職環衛保潔員共26500 余人,設置垃圾桶45 萬余只,配備各類環衛車輛5400余輛。
合肥城市管理邁入“數字城管”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合肥城市管理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探索管理模式,城市品質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持續優化,城市容貌進一步改觀。2015 年1 月,合肥數字城管系統也正式投入運行,標志著城管部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城市管理從“傳統經驗型”向“現代科技型”轉變。
當前,合肥數字城管系統覆蓋全市4 個市轄區和3 個開發區,將約400 平方公里的覆蓋區域劃分為215 個責任網格,對138 萬個城市部件進行“編號”,規范11 大類133 小類城市管理問題的發現和處置流程,當出現城市管理問題時,信息采集員通過數字城管系統及時上報,并迅速找到責任單位及時予以處置。
據介紹,數字化城市管理采用了大數據處理、物聯網、可移動終端等較為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了管理責任網格化、管理流程閉環化、考核評價長效化、管理手段智能化,為科學、高效、精細管理城市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支撐。
胡少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