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隨中宣部“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在皖集中采訪了解到,合肥的新型顯示產業發展從零起步的10年間,已經實現由跟跑、并跑邁向領跑。目前合肥新型顯示基地累計投資項目超過110個,已完成投資超1400億元,面板出貨面積占全球比重近5%。
十年來,從京東方6代線的“跟跑”,到8.5代線的“并跑”,再到10.5代線的“領跑”,合肥創新了“國有資本帶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國有資本上市退出→循環支持新項目”的產業融資模式,該模式已在重慶、成都、福州、武漢等重大項目上復制推廣。
合肥也堅持全產業鏈布局,按照“強鏈、補鏈、擴鏈”思路,在顯示上游材料、裝備制造和下游智能終端,匯聚了彩虹、康寧、晶合、樂凱、三利譜等上下游企業85家。目前合肥新型顯示基地累計投資項目超過110個,已完成投資超1400億元,產業本地化配套率國際領先,面板出貨面積占全球比重近5%。
此外,合肥還在新型顯示產業開展技術多極化布局,繼去年3月全球首條TFT-LCD10.5代線在肥量產后,合肥緊跟柔性、激光、量子點等顯示技術熱點,形成了以TFT-LCD為主導,OLED加快發展壯大,Micro/Mini LED、激光顯示等跟蹤布局的產業格局。目前正在加快建設維信諾柔性AMOLED 6代線,全球尺寸最大、分辨率最高的硅基OLED顯示屏也已于今年7月點亮。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