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10 月14 日,本報報道《高架橋太吵,居民盼消音》講述了家住方興大道(始信路)高架橋附近小區居民深受噪音的困擾。有市民看到報道后,也撥打本報熱線反映稱,他住在銅陵路高架橋旁邊,有著同樣的煩惱。“記者采訪市政工程管理部門獲悉,合肥將分批、逐步地在高架橋等橋梁等聲環境敏感點安裝聲屏障。”
報道影響:又有市民反映高架噪音
近日,合肥市民張先生撥打本報熱線稱,他住在望江東路和東二環交口的寰宇上都大廈,緊鄰銅陵路高架橋,已經深受噪音困擾多年了。張先生介紹,他是該小區的業主代表,經他和小區其他業主溝通并走訪了解到,該小區共31 層,住在8層以上的住戶,高架橋噪音都能清晰地傳進家中,影響了業主的正常休息。
“我粗略算了一下,受影響的住戶有1500 位左右。”張先生說,自己的小孩今年上五年級了,兩年前,孩子就和家人說了噪音的問題,“他說晚上睡覺經常被吵醒,影響休息,覺睡不好,白天學習效率就低。”就在近期,有市民在市長熱線投訴稱,阜陽北路高架西側融僑悅城西邊尚品花園酒店附近已經新增了85 米聲屏障,為何阜陽北路高架東側新城北宸紫郡小區附近沒有安裝聲屏障。
對此,合肥市重點工程局做出回復表示,阜陽北路高架西側新增的聲屏障屬于2019年度實際設施大中修工程,計劃今年10 月份開工,12 月底前完成。而經市重點局項目二處核實,由于阜陽北路在勘察設計時,新城北宸紫郡小區尚未建設,不屬于居民點,阜陽北路高架建設按設計圖紙施工,故在該位置的高架上設計聲屏障是遠期實施。
不過,市重點工程局也表示,隨著阜陽北路沿線住宅小區開發建設步伐加快,增加聲屏障勢在必行,已經向相關部門請示落實費用予以增加,目前已啟動招標程序,待招標確定施工單位后即可實施。
部門回應:今年將安裝一批聲屏障
身邊的高架橋到底何時加裝聲屏障,是不少居民十分關心的問題。記者在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看到,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處2019 年市級市政設施大中修工程(聲屏障工程)招標需求顯示,根據計劃,今年合肥市政工程管理部門將在長江西路高架橋、合作化路高架橋、包河大道高架橋、馬鞍山路高架橋、阜陽北路高架橋、裕溪路高架橋、銅陵路高架橋、金寨路高架橋、勝利路立交橋和四里河立交橋等橋梁的聲環境敏感點安裝一批聲屏障,為市民解決噪音困擾。
此外,記者采訪了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部門相關人員,對方表示,合肥將分批、逐步地在高架橋等橋梁等聲環境敏感點安裝聲屏障,但并非只要是靠近高架橋兩側有建筑就會安裝,“主要是針對影響到住宅小區的地方加裝聲屏障,將市民的生活需求擺在第一位。”
同時,他也表示,安裝聲屏障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程序,小區居民或者物業等通過公共渠道反映問題、提出需求后,環保等部門會到場進行檢測,對于嚴重擾民的噪音污染,經環保部門測定后,市政工程管理部門再進行申報,等到立項審批、列入建設計劃后方可逐步進行,“安裝聲屏障這項工作并非一蹴而就,希望市民朋友給予諒解。”
記者調查:噪音污染投訴日益增多
近日,有市民在12345 投訴稱,自己是護理院的護士,夜班期間,總會聽見旁邊蜀山區中鐵青秀城凌晨施工,噪音擾民,護理院的老人受此影響,睡眠質量很差,影響了身體健康。對于這個問題,蜀山區環保局了解情況后,要求該施工單位嚴格遵守《合肥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規定,科學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做到合法、文明施工。因建筑施工工藝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要求施工單位提前到相關部門進行審批,并將批準的夜間作業時間公告附近居民,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10 月15 日晚上,記者來到了青秀城附近的合肥醫健新安護理院,采訪了夜班的值班醫生,對方表示,之前夜間確實能聽到建筑單位施工的聲音,也有家屬向護理院投訴附近噪音影響病人休息,但近期已經聽不到該單位在凌晨施工了。
一位住在新站區天水路力高君御世家的業主向12345 投訴稱,小區對面的合肥彩虹藍光科技有限公司噪音嚴重擾民,即使所有門窗全部關閉,室內依然有嗡嗡嗡的設備低頻轟鳴聲,讓人無法入睡,每晚都失眠。對此,新站高新區核實后,新站區環保局現場再次核查,于10 月15日凌晨2點到達現場,讓企業停產。企業于當日凌晨5 點停產,而樓頂風機因考慮廠房安全,未停機,但已降低工況。
除此之外,記者在市長熱線看到了近期各種類型的噪音擾民投訴,例如餐館營業到凌晨影響居民休息、KTV 音響吵得人睡不著、電子類煙花爆竹聲音太大、商家喇叭聲太刺耳等等。
專家說法:防治噪音需加大監管力度
據了解,針對噪音污染,合肥市制定了《合肥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最早于1998 年施行。2018 年,合肥市結合發展實際,重新修訂了該條例。條例明確了各項環境噪聲污染的排放標準,對于違反條例的個人或企業,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處罰。
環境噪聲污染究竟該如何防治?記者采訪了中國聲學學會建筑聲學分會委員、安徽建筑大學聲學研究所的所長張學勇,他表示,噪音污染會對身體帶來很大的危害,不僅會對聽力造成損傷,也會誘發身體其他方面的疾病。長期處于噪音污染下,人會變的神經衰弱,進而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此外,噪音對兒童、孕婦以及老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在張學勇看來,要防止噪音污染,首先城市的規劃要明晰,“要科學地劃分工業區和生活區,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噪音污染。”其次,政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對建筑施工單位、企業、機動車輛、娛樂場所等可能出現環境噪音排放超標的地方要加強監管,明確責任,從源頭上杜絕噪音污染。
此外,張學勇表示,噪音污染需要引起所有人的重視,他呼吁加大噪音污染危害的普法力度,“很多個人對噪音污染并不了解,不知道如何解決噪音困擾,維護自己的權利,一些企業對排放超標環境噪聲的規定也不清楚。”因此,應當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重視噪音污染的問題,進而減少噪音排放,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韓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