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24 日,安徽創新館在巢湖之濱正式開館。在產業創新轉化平臺展區,16 件來自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的展品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它們有個共同的標簽是“包河智造”。
來自各方的人才匯聚在包河,追逐屬于自己的“智造夢”。都說合肥是“養人”的,在包河,“養人”之路是悉心的培養,大膽的創新,細致的服務。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包河區為各方人才開發了一方沃土,也筑造了一座家園。
“養人”有道 好政策引來“金鳳凰”
2014 年,還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讀博士的徐清開始創業,專門設計研發實驗室精密儀器。然而創業之初,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場地,企業兩度搬遷,幾乎陷入困境。此時,包河區人社局伸出援手,幫徐清把團隊安置到了百邦創業園中。有了穩定的場所,企業走上正軌,如今科冪機械的產品不僅填補了市場空白,獲得多項專利,還遠銷海內外。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中,人才是第一資源。早在2016 年,包河區就在全省縣(市)區中率先出臺《包河區鼓勵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政策》,幫助高層次人才解決項目資金等突出問題。2018 年對人才政策進行修訂加碼,納入包河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1+8”政策體系,安排人才工作專項經費1500余萬元。
同時,包河區深入實施“ 濱湖英才330”工程,在科技領軍、企業家、高技能三類人才中,分別遴選培養10 名高層次人才。啟動“118”人才工程,圍繞8 大重點產業,每個產業引進1 名領軍人才、打造10個創新團隊、培養80名高層次人才。
今年4 月20 日下午,“北科天繪合肥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戶包河區,這是包河區第二個院士工作站。中國科學院院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將與北科天繪,就衛星導航與激光雷達感知系統在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領域的集成創新及大場景應用進行合作,助推包河區智能網聯汽車在產學研方面邁出新步伐。
這兩年,招才引智已成為包河區“第一工程”,由此帶來的成效已然成為一張閃亮的名片。目前,包河區集聚國內外頂尖人才55 人,國家級領軍人才370 人,省、市級領軍人才和高級人才2282人。
才盡其用 產業創新搭建大平臺
優越的創新環境,是很多創業者對包河的“第一印象”。
當前,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拉開框架,濱湖科學城正式掛牌。下好創新先手棋,包河舉全區之力搭建人才創業創新的優質平臺,培育匹配高端人才的產業生態。
在現代金融產業方面,成功組建包河區金融產業聯合會,全面啟動全省首個金融小鎮建設。目前,包河區集聚金融和類金融機構400 余家、金融產業人才近6 萬名。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建成全省首個縣區級文化產業服務平臺,文華園一期首批項目正式入駐,已登記注冊企業67家。
校地共建大通道也在包河區不斷拓寬。穩步推進中科大國際金融研究院建設,掛牌成立中科大國金院創業孵化中心,成功設立首個海外人才工作站。合工大智能院入駐孵化科技創新企業68 家、注冊資金4.5億元,引進高端人才12 名、創新創業團隊50個,培養“雙導師制”研究生2000 人。2018年,中科大機器人、合工大智能制造雙雙躋身全省三大技術標準創新基地。
強強聯手,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去年,包河區還與中關村協同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攜手合作,以包河區智匯工園這一科技創新平臺為切入口,在品牌輸出、科技導入、高端人才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打造合肥智能、網聯、生命健康產業的“策源地”。
拴心留才 做強服務比拼“軟實力”
“搶得到”如何“留得住”?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除了硬件環境外,服務配套等“軟實力”也尤為重要。
人才流動但不能流失,以此為目標,包河區為轄區存量人才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引導支持中科大、合工大等在肥高校畢業生在包河創業落戶、施展才華。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潮下,包河區打造全方位服務體系,出臺鼓勵支持自主創新的配套扶持政策,強化科技同經濟、創新成果同產業、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利益收入“四個對接”,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提升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同時,培育“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接力式創新服務鏈條,加快建設科技資源支撐型示范園區,全力建設國家級雙創升級版,促進區域孵化能力再上新臺階,力爭全年新增市級以上眾創空間3 個、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
將“企業的事”變為“自己的事”,以工作人員“多跑腿”換企業“少跑腿”乃至“不跑腿”。包河區推出了“金牌店小二”服務,以全省唯一的濱湖金融小鎮為試點,為投資者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項目審批無償代辦服務。去年11 月,該區還在包河經開區益企黨建服務中心設立片區級企業投資項目審批代辦中心,全面實行“一窗受理、內部流轉、并聯辦理”工作模式,企業只需進服務大廳“一個門”,到綜合窗口“一個窗”,就能把“一件事”辦成。
宜居宜業 品質城區更有歸屬感
大量人才從外地來到合肥,在包河落戶,如何讓人才有歸屬感,取決于高品質的生活和優質的生態環境。
去年10 月,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肥濱湖新區)正式揭牌。它既是科學的前沿,也理應成為現代城市發展的典范。它吸引著高端人才前來創新創業,更應給他們家的溫暖。
何以“養人”?包河區在多方面都具優勢。
坐擁16.8 公里黃金湖岸線,城湖共生、水綠交融。在濱湖科學城的腹地,一片規劃面積約7 平方公里的公園呼之欲出。這座合肥中央城市公園以停用的駱崗機場為基礎,力求打造成高質量現代化的生態公園。
包河區優質教育資源集聚,去年兩所國際化名校陸續開建,將為子女就學等提供更多選擇和便利。對引進的人才定期開展走訪慰問、培訓療養,不定期舉辦座談會、主題沙龍等活動,有情有義的人文環境讓人才時刻感受到包河的真情厚意,愛上包河、扎根包河。
作為安徽第一城區,包河區多年來一直致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以構建“十五分鐘生活圈”為目標,推行城市規劃建設與社區治理服務一體化,創新實施社區“兩級中心”項目;以“十分鐘管理全覆蓋”為標尺,升級城市“大綜管”、實施“大共治”,確保城市品質與人才需求相匹配。
“和美包河”用溫暖的臂彎,為四方創業者搭起了一座避風港。
錢江 李多慶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碧琦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