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訊 2005年,正在讀高中的孫嶺遭遇一場車禍,成了植物人。從此,媽媽劉元蘭開始了“喚醒”計劃。2009年7月26日,孫嶺第一次張嘴想喊出“媽媽”。2016年,孫嶺從醫(yī)院康復(fù)科回到家。如今,孫嶺已經(jīng)可以很清楚地介紹自己的姓名和年齡,還重新認識了不少拼音。昨天,在全國助殘日即將來臨之際,她和其他5位殘疾人一起參加了一場輪椅趣味運動會。“即使坐在輪椅上,我也可以像以前一樣奔跑。”
2005年,孫嶺遭遇一場車禍,成了植物人。她連一直陪在身邊的媽媽都不認識,也不認識字、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如同一張白紙。“當(dāng)時很多人都說她醒不過來,我就是不相信。她一定會有醒來的一天。”從那時起,孫嶺的媽媽劉元蘭帶著女兒四處求醫(yī)。
也是從2005年開始,劉元蘭開始了對女兒的“喚醒”計劃 ,每天跟她不停地說話,為她唱歌,聊小時候的事情,聊女兒最喜歡的偶像,無話不說。 “聽我媽說,我原來喜歡周杰倫,小時候還因為不聽話挨過打。”孫嶺告訴記者。
為了看病,劉元蘭帶著孫嶺在醫(yī)院康復(fù)科一住就是11年,像對待一個嬰兒一樣,教她喊媽媽,教她數(shù)數(shù),教她拼音。那時候,劉元蘭在住的地方貼滿了拼音和數(shù)字,教20多歲的女兒學(xué)習(xí)。“在她受傷四年后的7月26日,她‘喊’了一聲媽媽,雖然沒有發(fā)出聲音,但我看懂了她的口型,我心里說不出的高興。”想起當(dāng)時一幕,劉元蘭的心里仍無比激動。
孫嶺逐漸恢復(fù),但無法長時間站立,需要坐輪椅出行。為了給女兒建立一個與人交流的平臺,媽媽劉元蘭經(jīng)常帶著她參加各種活動。“我發(fā)現(xiàn)女兒語言方面有改善,也變得開朗了,愿意面對大家。前段時間,我還推著她跑了馬拉松,很累,但是很開心。”劉元蘭說。
5月16日,在合肥市三里庵街道龍河路社區(qū)舉行的輪椅趣味運動會上,孫嶺和其他5名殘疾人一起用輪椅在跑道上“跑起來”。孫嶺說,雖然只能坐在輪椅上,但感覺像和以前一樣奔跑。
倪惠惠 孫雨靜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