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繼去年兩批擁堵點治理后,今年合肥市繼續將城市擁堵治理列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記者昨天從合肥市城鄉建設局獲悉,今年已確定首批治理的12個擁堵點,其中3個計劃本月開工。
據了解,為進一步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合肥市啟動的今年第一批擁堵點治理計劃中,擬對5個擁堵區域共12個擁堵點進行整治改造。具體包括北一環與亳州路交口、宿州路與廬江路交口、新蚌埠路與臨泉路交口、南二環與馬鞍山路交口、徽州大道與錦繡大道交口、徽州大道與紫云路交口、習友路與徽毫路交口、南二環與翡翠路交口、習友路與集賢路交口、黃山路與懷寧路交口、西二環與清溪路交口、五里墩北上橋口等。目前,上述12個擁堵點前期方案預研工作已基本完成。北一環與亳州路交口、新蚌埠路與臨泉路交口、習友路與徽毫路交口這3處擁堵點計劃本月底開始治理,力爭6月底前完工;其余擁堵點則力爭在4月底前開工。
據合肥市城鄉建設局城建處副處長李曈介紹,今年合肥市“大建設”計劃安排的“治堵”建設資金為2億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省城治堵總體思路還是延續去年的,一方面交警部門繼續梳理城市中的堵點;另一方面,通過“增加機動車道數,優化信號燈配時比、規范行人和非機動車的行車軌跡”等,讓道路交口渠化更加合理,以減少過多交織。據了解,下一步,合肥市城鄉建設局還將會同規劃、交警等部門,根據合肥市道路通行實際情況,再次梳理一批擁堵區域,并開展相關研究工作,適時進行改造。
除開展擁堵點治理外,為緩解城市擁堵,合肥市按照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著力構建大樞紐的交通格局并推進城市道路交通網的優化提升,遵循“高(高速路)快(快速路)一體、快快相連、打通斷頭路、健全微循環、治理擁堵點”的思路,加快形成“外達內暢、組團暢通”的“環+放射+方格網”的路網結構,2019年將建成郎溪路高架、裕溪路高架東延等重點路橋工程,加快組團暢通;開工建設長江東路、黃河路等城市主干路網,強化城市路網骨架;開工建設懷寧路下穿天鵝湖等工程,打通斷頭路;實施懷寧路與仙龍湖路、翡翠路與天鵝湖路等交口改造工程,健全微循環;繼續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緩解停車難問題。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伍靜
□相關鏈接 北一環亳州路口治理方案
北一環與亳州路交口是一個典型的五岔路口,擁堵現象較為嚴重,機動車、非機動車及行人通行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為保障行人過街安全,擬采用近期交口渠化處理和遠期建設天橋相結合的方法來破解該交口擁堵和行人、非機動車與機動車沖突的問題。
近期改造方案包括,在交口東側設置行人二次過街實體島,縮短行人過街距離,保障行人過街安全;對該交口非機動車行駛軌跡進行梳理,通過改造部分渠化島,確保非機動車行駛軌跡順暢;同時,通過改造北一環東出口現狀綠化帶,新增一股車道,緩解輔道交通壓力。通過上述改造,能有效保障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的路權,減少沖突,緩解擁堵。
目前,該項目前期工作已完成,計劃本月底組織實施。
另外,待路口改造實施后,根據改造效果同步研究立體過街方案,充分論證立體過街方式的優缺點,通過向社會公示等方式,廣泛征求意見,合理設置過街方式并適時組織實施。
□延伸閱讀 治堵效果如何
堵點治理的持續開展自然是件利民的好事,不過也有市民會問,此前治堵的效果怎么樣?相關部門是否做過回訪?對此,合肥市城鄉建設管理局相關人士表示,對治堵效果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市民。相關部門會對全市的堵點進行持續梳理和排查,盡最大可能減少道路車流交織的情況。
從實際情況來說,如果要某個堵點治理之后就徹底不堵了也不太現實。畢竟從大環境來看,城市機動車保有量增長速度太快。有關人士表示,近年來合肥城市道路建設跟不上機動車增長需求,交通供需矛盾突出。以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為例,新注冊登記在合肥市的機動車數量分別為23983輛、30623輛、36397輛,日均989.2輛,新增道路資源需求量約為17311平方米。而合肥市道路面積日均增長約3220平方米,二者存在巨大的供需矛盾。此外,城市中心區范圍開發強度大,容積率高,為合肥市交通擁擠區域。受城市用地緊張及商業開發強度的影響,路網格局基本定型,近幾年以來道路建設項目相對較少,加劇了擁堵現象的發生。
另外,就城市擁堵點本身來說,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以某一堵點來說,極有可能因為治理之后通行條件變好而進一步吸引更多的車流前往,所以擁堵治理只能是動態化的。合肥市城鄉建設局城建處副處長李曈表示,目前公布的是今年首批實施治理的擁堵點名單,后期計劃每季度左右動態梳理出一批擁堵點進行持續治理。
此外,治理城市擁堵需要多措并舉,系統解決——包括作為交通行為參與者的每位市民文明出行、共同維護,才能讓城市通行更加有序、順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