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日出爐的合肥市政府工作報告,曬出了2018年合肥經濟社會發展的“成績單”: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5%;財政收入1378.3億元、增長10.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12.5億元、增長8.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完成進出口總額300億美元以上、增長20%;城鎮登記失業率2.9%;節能減排完成省控目標。
阜陽北路高架北延工程竣工通車(本報資料圖片)
2018年,合肥市創新驅動跑出加速度。其中,創新型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加快培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扎實推進,濱湖科學城拉開框架,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3.24%,合肥市還入選全球科研城市50強,“大力培育創新平臺、助力產業發展”等典型經驗更獲得國務院通報表彰。
2018年,合肥市區域發展也取得新成績。肥西、肥東、長豐在全國百強縣中的位次前移,巢湖入選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廬江再次躋身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包河、蜀山、廬陽、瑤海鞏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地位。高新區也躋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序列,經開區躍居國家級經開區產業基礎前十名,新站高新區加快打造世界級新型顯示產業基地,安巢經開區扎實推進中國創新力百強園區及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建設。
2018年,合肥市生態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市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面展開,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8.8%、14.3%,連續5年實現“雙下降”,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同時,地表水15個國考斷面中14個達標、個達到國家考核要求,水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也全面展開,城區4個地塊土壤修復穩步推進。
2018年,合肥市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這一年,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全創改”“放管服”、國資國企、農業農村、財稅金融等重要領域改革穩步落實,市場主體活力持續釋放。該市還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平臺大通道大通關提速建設。2018年,首屆世界制造業大會和2018國際徽商大會在合肥成功舉辦,安徽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科技創新成果展也在合肥舉行。
2018年,合肥人民群眾幸福感倍增。據了解,合肥實打實辦好31項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實事,全市民生支出859.8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5.6%。城鎮新增就業突破25萬人,居民收入增長快于經濟增長,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1300元、20200元。此外,脫貧攻堅也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新的一年,合肥市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財政收入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快于經濟增長;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控目標。
但孝妍 崔雪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