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截至2018 年5 月,合肥市機動車已達200.91 萬輛,突破200 萬輛大關。“雖然近年來合肥市不斷加大道路建設力度,但與持續增加的機動車數量相比,還是有脫節的現象。行車無序,交通事故頻發導致道路堵塞,已成為市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孫永紅等24 名代表聯名提出《關于解決城市道路交通擁堵的議案》,建議根據市情探索研究機動車輛限時、限行方案。
現狀
車輛多
已突破兩百萬“大關”
最近十年,合肥機動車的增長速度較快。相關數據顯示,2009 年3 月,機動車保有量為40 萬輛;2011 年4 月,機動車保有量突破60 萬輛;2013 年2 月,機動車保有量突破百萬輛;2018 年5 月,機動車保有量就翻了一番,超過200萬輛。
根據合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合肥調查隊聯合發布的《合肥市2017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7 年末合肥市民用汽車擁有量169.74 萬輛,比上年增長18.7% ,其中私人汽車144.86 萬輛,增長19.5%。民用轎車擁有量109.86 萬輛,增長17.4% ,其中私人轎車102.09 萬輛,增長17.5%。算下來,平均4.7 個人就有一輛民用汽車。
合肥市機動車呈現3 大特點:總量增長快、私家車所占比例高、城區機動車總量大。
開車堵
擁堵排名合肥“上榜”
在合肥長期生活、工作的市民印象中,10 年前基本不堵車,5 年前高峰時段堵車,而今非高峰時段也堵,甚至雙休日、節假日也堵。
2018 年初,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阿里云發布了《2017 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公布了中國主要城市在2017 年的擁堵情況排名以及對不同地域交通情況的行業分析等,其中合肥名列第七,高峰時段平均車速僅為23.36 公里/小時,人均年擁堵成本為247 小時,人均年經濟損失8011元。
為了緩解交通壓力,合肥市政府采取了多項針對性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不過,合肥未來仍面臨機動車輛通行、停放的巨大壓力。隨著合肥人口不斷凈流入,各大汽車廠商持續降價促銷,如不盡快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機動車保有量,采取適度限時、限行等措施改善交通現狀,合肥的交通擁堵問題將愈發嚴重。
停車難
停車場所數量“告急”
合肥市市區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而城市公共停車場建設不足,導致停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諸多住宅小區內的停車位也非常緊張,租售價格一路上漲。早期所建的小區對停車的設計考慮欠少,特別是一些老城區的小區沒有停車位,樓棟間距窄,通行道路也窄。由于停車難,違法停車行為隨處可見,收費、勸阻、罰款收效甚微。盡管相關政府部門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也只是有所緩解,效果有限。
由于停車難,為了獲取停車資源,車主之間、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產生矛盾,甚至出現打架斗毆、損壞車輛的現象,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由于停車難,帶來消防安全隱患,有的小區停車不僅占用綠化地,而且堵塞消防通道。
建議
外地車輛限時進入市區
“每天早晚高峰期,合肥南北一環、長江路、新安江路、繁華大道、蕪湖路、裕溪路高架橋、金寨路高架橋、合作化路高架橋等一些主要交通道路都會堵車,有些上班族和學生為了不遲到,都要提前1 個小時甚至更早出門。”合肥市人大代表孫永紅建議,相關部門對市區主要道路高峰期車流量進行實地勘察,以科學數據為基準,科學劃定限行區域、小汽車限行比例,建議外地車輛限時進入市區。
研究機動車輛限時限行
為了緩解機動車輛通行、停放壓力,議案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進行深入調研,制定合肥市交通發展規劃和實施計劃,其中把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納入合肥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中系統考慮、長遠謀劃,標本兼治。根據本市市情探索、研究機動車輛限時、限行方案。優化智能交通系統,對于部分經常擁堵路段的交通信號和標識進行及時改進。同時,建立解決交通擁堵重點問題信息收集及快速反應機制,對于人民群眾反映較多的行車難、停車難問題,限時解決。繼續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增加運行路線和運輸能力,引導公眾盡可能選擇公共交通出行。
小區要充分預留停車位
針對停車位緊張的問題,議案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公共停車場所的規劃、建設、智能管理,長遠地規劃和建設一批停車場,特別是城市中心,要充分利用棚戶區改造的契機,優先規劃和建設一批如停車場之類的公共配套設施。采取政府出資與適當吸收民營資本參與的方式,在人口、車輛集中地帶建立體或平面的停車場,還可充分挖掘、利用單位停車場、立交橋下和空余地規劃整理成停車場。
此外,還建議制定地方性法規,對機動車輛停放作出規范,其中應包括規定新建、改建小區要根據居住人數以及建筑物造成的人流、車流量等規劃預留充足的停車位(在現有配套基數上增加至1:2 或更高),并作為驗收備案的必備條件;對物業公司的管理也要嚴格要求,如出現占用綠地或消防通道停車的行為要有法可依,嚴管重罰。
路段禁停不必“一刀切”
合肥市在部分主、次干道開展了禁停工作,這一措施雖然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也給市民的出行停車增加了許多困難。議案建議,視情況不再全路段、全時候禁停,可在較寬的非機動車道上分路段規劃好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機動車停車位和非機動車停車位,以方便市民出行臨時停車。
此外,還可以在停車確實困難但附近道路寬闊的小區旁,且深夜通行車輛少的地段上,規劃設置深夜限時停車位,在醒目位置樹立告示牌,把停車的時間、要求以及違規超時停車的處罰規定一并告知市民,并嚴格管理。
黃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 見習記者 韓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