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淮晨報訊 日前,市民吳先生發現家門口附近兩家相隔不到百米的醫院,被設置為急救分站,質疑資源重合浪費。合肥市衛計委工作人員回復稱,目前合肥市急救站點建設暫無相鄰距離規定要求。同時,合肥市急救中心負責人表示,明年開始將繼續增添23個急救站點,同時“智慧120急救服務平臺”已經上線,提高合肥市院前急救能力。
質疑:兩家急救站點相隔不到百米吳先生反映,在蒙城北路與洪河路交口附近,有安徽廬州中西醫結合醫院和安徽合肥新康醫院,盡管兩家醫院相距不到100米,但均是合肥市急救中心的急救分站。“兩個急救分站這么近,是否資源過于重合?”吳先生質疑道。
對此,合肥市衛計委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合肥市急救站點建設暫無相鄰距離規定要求,新增加急救分站本質上和在已有急救分站增加急救車組相同,都是對120急救資源的加強和補充。”此外,該工作人員解釋道,即使兩家醫院都作為急救分站,但并不是同時只服務于一片區域,而是都要接受全市120的統一調度。
現狀:城區擴大導致急救資源需求增加
院前醫療急救是指為急、重、危傷病人進入醫院前提供的醫療救護。作為急救醫療服務的重要部分,院前急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搶救的成功率。那么目前合肥市院前急救能力究竟如何?
合肥急救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合肥市區內急救站點27個,其中合肥急救中心直屬站點7個,其它20個為網絡醫院急救分站,市民反映的兩家醫院,就是網絡醫院急救分站,它們是急救中心和各類醫療機構共同建設,接受統一調度指揮、承擔院前醫療急救任務的急救分站。”
據了解,目前合肥市市區已建立以合肥急救中心為主體,正在形成“合肥急救中心+急救網絡”的院前急救網絡格局。但是合肥市區急救站點數量仍然不足,站點建設密度比起發達國家(地區)和先發地區仍有差距。全市醫療資源主要集中于城市中心地區,新城區、未來城區布局不足。
此外,據透露,合肥市院前日常急救年接、打電話總數、總派車數都在呈逐年增長趨勢,需求不斷增加。今年截至2018年12月1日,合肥120急救出車87975次,日均263次,單日出車最高為310次。
規劃:十三五期間增添23個急救站點
為了滿足院前急救需求,根據《合肥市“十三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合肥市將在“十三五”末設置50個醫療急救分站。對此,合肥急救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今年開始將通過市急救中心自建和與各區(開發區)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合作的方式設置急救站點,三年內計劃增添23個急救分站,逐步消除急救盲區,不斷滿足市民對院前急救服務的需求。
此外,急救中心將綜合考慮規劃布局、區域人口數量、服務半徑、交通狀況和院內醫療急救機構分布情況、接診能力、區域特點等因素,按照“十統一”原則建設急救站點,保證區域內站點(當班車輛)數量,爭取將城區出診半徑控制在3-5公里之內,將平均出診反應時間控制在12分鐘以內。
進展:智慧120急救服務平臺已上線
記者還從合肥市急救中心了解到,日前“智慧120急救服務平臺”項目已經正式上線運行。
合肥市急救中心調度責任員劉衡告訴記者,平時有很多求助者在撥打電話時,很難說清自己所在的位置。而如今,通過短信定位系統,市民遇到定位困難后,急救中心會發送一條短信,市民點開短信內的鏈接,急救中心就可以獲取市民所在的位置,及時派送急救車。
此外,如果遇到呼救者表達含糊不清特殊情況時,還可以借助新增設的多渠道智能接警(短信H5)功能 ,報警人可實時上傳文字、語音、視頻、圖片、地理位置等多媒體信息。
據了解,“智慧120急救服務平臺”二期也正在規劃中,將增加電子地圖服務系統和智能指揮調度系統,實現更為科學的急救指揮調度一體化服務。
晨報星級記者 周坤 文/攝 通訊員 姚娜
原標題:相隔不到百米設兩家急救站 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