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合肥市規劃部門獲悉,由合肥市工商局主導、規劃部門配合編制的《合肥市城區菜市場布局專項規劃(2018~2025 年)》已通過合肥市規委會審查。下一步,各區、開發區將按照規劃,分年度推進城區菜市場改造提升與規劃新建工作。
市民希望家門口有菜市
據了解,本次規劃主要聚焦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公益性、普惠性的菜市場,其他層面設施予以統籌協調。
根據調查,菜市場仍然是市民買菜的首選場所,90%的受訪者希望步行10 分鐘內可以到達菜市場,70%的受訪者認為2000~3000平方米的菜市場最好用。
目前合肥城區共有菜市場設施130個,整體供應不足,老城區覆蓋率相對較高,外圍開發區明顯偏少,新建區域菜市場建設明顯滯后。
菜市場將有“5+1”標配
未來統一規劃的菜市場是什么樣的?記者從規劃部門了解到,類似市民買房,未來菜市場也有一些“標配”,按照已經制定的菜市場設置與管理標準要求,將滿足5+1功能,即一廳(交易大廳)、一室(檢測室)、一場(公共停車場)、一衛(公共衛生間)、一房(信息公示和設備用房)和一區(顧客休息區)。也可拓展其他服務功能,與鄰里服務設施合建。
規劃中的菜市場將匹配城區人口分布和空間特征,合理確定建設標準。如服務人口小于2 萬人,服務半徑300 米至500 米的為1000 平方米左右的小型菜市場,適用于二環內用地緊張地區;服務人口2 萬到3 萬人,服務半徑800 米左右的為2000 平方米到3000 平方米左右的中型菜市場,適用于絕大多數新增菜市場;3000 平方米到5000 平方米左右的大型菜市場通常服務人口3 萬到5 萬人,服務半徑1000米到2000米左右。
明年全面完成示范改造
結合實際情況,相關部門在試行標準基礎上適當細化后,確定了合肥市示范性菜市場配建標準、布局原則及建設模式。提出了存量菜市場設施分類規劃指引,并按照“精準供給、補齊短板、超前謀劃、預留空間”的原則,分近遠期規劃布局新建城區菜市場。
2018 年至2020 年主要完成提檔、基本補足短板。其中,2018 年將完成50%的存量市場示范性改造任務;2019 年完成100%的存量市場示范性改造;2020 年覆蓋近期空白區域,基本補足短板。
到2022 年,補足短板、實現全域覆蓋。空間上實現800 米到1200 米半徑要求下的居住用地全覆蓋;總量上實現每2 萬到3 萬人有一處菜市場。到2025 年,遠期實現超期預留,匹配人口與用地規模、滿足半徑與用地布局要求的公益性網絡。
4年內將添74個菜市場
按照規劃,到2022 年末,省城將新建74個菜市場,年均新建13 個到15 個。除新建外,近期規劃中,還將按照原狀保留、關停取締、示范性改造、降低標準改造、彈性調整五種類型分類改造存量設施,提檔升級任務。
其中,原狀保留類菜市場12 個,主要是符合規劃要求、符合布局要求、符合示范化建設要求的菜市場,予以核準保留;關閉取締菜市場6 個,主要是不符合規劃要求、不符合布局要求、不符合發展需求的菜市場,予以關閉取締;示范性改造菜市場94 個,主要是符合規劃要求、但不符合示范性建設要求的菜市場,進行示范性改造提升。
另外,適度改造菜市場7 個,一是針對受制于場地工程條件,難以改造達到示范性驗收的菜市場,可進行小型彌補化處理;二是對遠期明確拆除,但近期仍發揮作用的菜市場;彈性調整菜市場11 個,一是針對位于成片整治區域,近期不做大幅改造,結合片區改造按需預留點位;二是針對本輪改造中拆除會立即造成服務盲區的菜市場。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伍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