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世界上每8臺筆記本電腦、國內每3臺冰箱、每5臺電視,就有1臺產自安徽合肥……今天的合肥,產業林立,百花齊放,而家電產業是其中最亮麗、最具生命力的一枝。家電產業是合肥首個邁入千億產值的產業。如今,作為全國最大的家電產業基地,合肥已經形成了集家電研發、生產、銷售、物流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完善的綜合配套能力,龐大的產業集群,不僅提升了合肥制造的水平,也提升了合肥家電的國際競爭力。
美菱智能冰箱生產基地。
玫瑰放冰箱33天仍嬌艷
“一直玫瑰放入冰箱內33天后依然嬌艷欲滴;一盤牛肉汁放入冰箱99天后依然可以長效保鮮……”5月9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合肥美菱智能冰箱生產基地。在這里,一款名為“M 鮮生”的高端智能冰箱吸引了不少記者駐足圍觀。讓大家驚嘆的,是這
款冰箱強大的保鮮能力。
美菱的保鮮“奇跡”源于埋頭苦干的自主創新。在美菱智能冰箱生產基地中,記者看到一條條智能化的生產線上正在生產冰箱箱體。美菱生產制造中心總經理王金杰告訴記者,除了公司技術團隊研發水分子激活保鮮技術,這條智能化生產線也大幅提高了公司的生產效率。
眼下,在這條全智能化的生產線上,智能化的掃碼加上科技創新,讓一條生產線最多可以生產8種不同類型的冰箱箱體。“以前 M 項目組有450名員工,日產冰箱1000臺,現在這條生產線只有 380 人,日產冰箱提高至1250臺。”王金杰介紹,智能化的生產線保證“M 鮮生”的產能,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M鮮生”累計銷售突破 2300 臺,單日銷售更是突破1000臺,在全國高端冰箱名列前茅。
國際巨頭布局智能工廠
在合肥,掀起智能家電浪潮的企業不只有美菱。國際老牌家電巨頭惠而浦最近也動作頻頻。
運用智能機器人卸載大型塑料件提高工作效率;倉庫員工在配貨時使用AR眼鏡,增強現實技術,提高倉儲操作的分揀速度;運用大數據進行質量分析,掌握故障原因,提升產品質量;以數字化垂直整合為主干搭建智能制造體系……一系列新興的科技正成了惠而浦合肥智能工廠的標配。
“建成后的智能工廠最終能實現成本、品質、速度的大幅度提升,生產成本下降 50%,不合格品率下降 50%,交付周期節省 50%。”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滾筒洗衣機工廠廠長劉偉表示,數字化、智能化的科技革命正在深度影響家電業的產業變革。“以用戶和產品為中心,推動效率提升與產品升級,加大智能產品開發與電商渠道布局,推進技術創新、智能工廠建設以正成為家電行業維持增長與布局未來的主基調。”
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背景下,惠而浦集團已將合肥工業 4.0智能工廠納入在其制造戰略規劃中。該項目已經于 2017 年 11 月正式投產。這是一座兼具“全球化與本土化”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該智能工廠是由國際頂級咨詢公司美國波士頓和中國頂級工業設計院聯合設計,運用了智能機器人、增材制造、現實增強技術、模擬技術、水平和垂直系統整合、工業物聯網、網絡安全、大數據分析等核心技術,實現生產、計劃、物流、銷售、用戶的完整統一,大大提升生產效率。
“四大件”產量領跑全國
美菱、惠而浦發力智能制造只是合肥家電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從全國范圍來看,合肥家電產業產值連續多年超千億元,冰箱、洗衣機、空調、彩電“四大件”產量連續多年超6000萬臺(套),占據了國內近 20%的市場份額。2017 年,合肥全市家電產業預計實現產值1700億元,冰箱、洗衣機、空調、彩電“四大件”總產量首次突破7000萬臺,已連續多年居全國城市之首。
在合肥,家電產業主要集聚在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目前,經開區已有海爾、美的、長虹、格力、晶弘、美菱、三洋、惠而浦、帝度、TCL、尊貴、萬和、京東方、聯想等知名品牌落戶,一大批知名家電集群正推動合肥朝著“全球家電制造中心”這一目標堅實邁進。
在經開區,家電產業已擁有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2 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21 家,家電產業擁有17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3 家。國內知名眾創空間車庫咖啡在該區啟動智能家電創產聯動孵化器。家電產業新認定安徽省工業精品 3 項、省級新產品 19 項,省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 1 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1家,1 家企業通過國家級兩化融合標準認證。
數據統計顯示,2017 年,合肥的冰箱、洗衣機分別占全國總產量的 1/3、1/4。隨著行業優勢不斷鞏固,合肥這張“中國家電產業基地”的名片已經越打越響。眼下,合肥已成為國內家電品牌最為集中的地區,現已擁有 4 個國際品牌和 12個國家級名牌。近日又成功獲批國家級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城市。現已形成集家電研發、生產、銷售、物流及相關配套企業集群的完整產業體系,產業綜合配套能力日趨完善,核心配套率達75%,形成了“龍頭企業—大項目—產業鏈—制造基地—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見習記者 馮李華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