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合肥新華書店三孝口24小時店是一家名副其實的“網紅書店”。書店終年燈火不熄,哪怕是寒冷的冬夜,依然靜候每一位讀者。劉艾純今年30歲,是書店一名工作人員,書店的燈光點亮了城市的黑夜,劉艾純則在書店里默默守護前來看書購書的讀者和滿載知識的書籍。
深夜里,劉艾純正在整理書籍。
夜里忙碌的事情很多
24 小時書店里的書架、地板、桌椅都是木質材料。角落處的綠植和木質小設計帶給人自然舒適的感覺。柔和的黃色燈光和屋內裝飾相映襯,讓人忘記冬日深夜的寒冷。
靜謐的夜晚,劉艾純和同事并不清閑。最忙的時候,他們一晚上都沒有時間坐下休息。“在書店工作,很難坐下來仔細翻一本書,偶爾翻一下目錄,看兩句話。”
“其實夜里我們要處理的事情非常多。”劉艾純說,前半夜,他和同事們主要為借書、還書的讀者提供服務,“我們對讀者有承諾,24 小時可以借還書。”
白天人來人往,不少書籍被錯放位置,歸還的幾百本書等待整理,到后半夜人少了,劉艾純和同事仔細檢查每一個書架,把書籍回歸原處,擺放整齊。在他看來,整理書籍是一門學問,不僅意味著把書籍放回書架,還需要擺放得美觀,高矮錯落都是要注意細節。
“有時看到書本被畫了,書頁被折了,我都會心疼。”劉艾純說,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本書就會“消失”,實際上這是所有讀者們的損失,“有問題的貨品不能擺在書店,我們需要撤掉,想借的人也就借不到了。”
貨架和書籍極易積累灰塵。每次上夜班,劉艾純都要花費不少時間打掃。“角角落落都會落上灰塵,打掃起來不容易。”拿著微微濕潤的抹布,他仔細擦拭書店的貨架,有些架子太高,他只能換雞毛撣子撣去灰塵,一個多小時只能打掃完一層樓的四分之一。
四樓收銀臺對面,有一塊小黑板,上方寫著“今日推薦”四個大字,列著《漫長的告別》等5本書的名字。劉艾純說,這是整個書店里他最喜歡的設計。“我們每兩天就會換一次‘今日推薦’的書目,這些書是我們自己發現的好書。用粉筆親手寫上去,就像是回到學生時代,很有感覺。”
為讀者亮起知識的燈
連續幾年春節,合肥新華書店三孝口24小時店都不打烊。劉艾純說,晚上人少的時候,有七八十位讀者,人多的時候有兩三百位,節假日能達到人流最高峰。“即使是除夕夜晚上9點半到年初一凌晨 1 點鐘,人還是非常多的。書店里面的座椅都坐滿了。”
為了營造節日氣氛,劉艾純和同事們會提前在家煮好餃子,帶到書店后用微波爐加熱,然后分給店里的讀者們。“我們雖然沒有辦法給每位讀者提供滿滿一碗餃子,但可以讓讀者品嘗一下,每人一兩個,這樣有過年的感覺。”
在書店工作幾年,他和不少讀者已經成了“熟人”,盡管不知道彼此的姓名,沒有機會坐下來聊天,每次見面都會互相點頭問好。劉艾純說,這里除了有伏案讀書的讀者,24小時書店也給予無家可歸者一個落腳的地方,有流浪漢,也有暫時失意的人。
書店四樓有一個留言簿,承載著讀者對24小時書店的情感。劉艾純回憶,有一年春節后的一天,他打開留言簿,意外看到一段很長的文字。原來,一位不知名的讀者寫下自己創業失敗后的不如意,寫下自己不敢回家的心里話,寫下一個多月來在書店過夜的經歷。
“他在留言里說,想趁過年的時間回趟家,感謝書店給他一個地方過夜,希望新年有個新的開始。”“現在時代發展了,夜生活越來越多。24 小時書店給夜里的人一個文化場所,也給一些人提供落腳地方。”劉艾純說,24 小時書店不會拒絕任何一個人,會一直給他們亮起希望和知識的燈。
程果儀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鐘虹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