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導(dǎo)演其實算是“掃黑題材”專業(yè)戶,不光有電視劇孫紅雷帶著張藝興主演的電視劇《掃黑風暴》,還有翻拍韓國電影《老手》的《“大”人物》,口碑確實平平,當然這也不能全賴導(dǎo)演,你想想張藝謀攛掇了一個天團陣容,拍出來的《堅如磐石》也就那回事。
王千源說,我不是什么“大”人物,所以大就是小,引號的作用是反語。他說他就是個小警察。
2019年王千源、包貝爾《“大”人物》豆瓣評分6.4分,2020年王千源、吳彥祖《除暴》豆瓣評分6.1分,2021年的姜武、張頌文《掃黑·決戰(zhàn)》豆瓣評分6.0分,2022年周一圍、秦海璐《掃黑行動》豆瓣評分3.7分,2023年張藝謀導(dǎo)演《堅如磐石》豆瓣評分6.0分。后面的《孤注一擲》等等反詐電影且按下不表。有可能,看到這些作品,你能想到包貝爾演了一個已經(jīng)是職業(yè)生涯代表角色的惡棍,捎帶回憶起金世佳在《掃黑·決戰(zhàn)》里進行了一次拙劣模仿。
這些電影的主要問題是都非常“正”,翻拍的《“大”人物》已經(jīng)挑戰(zhàn)了表現(xiàn)的尺度和底線,當然張藝謀導(dǎo)演也有“火鍋洗手”的所謂驚悚情節(jié),但是這些設(shè)計吧,都更像是噱頭。里邊透著一股子類型電影的疲態(tài),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張譯有一陣子演了無數(shù)個相似的警察,他自己肯定都陷入了“張譯:正義宇宙”。所有這些電影的情節(jié),在電視劇里已經(jīng)大量普及,起碼已經(jīng)被張頌文一部《狂飆》消耗了大部分快感,后面再舉杯子就剩一局:喝!
而包括張頌文在內(nèi),始終都沒能在我心目中超越侯勇面對陸毅時吃的那碗面條,在一屋子現(xiàn)金出現(xiàn)之前,我都以為侯勇是個“好人”。臉譜化和去臉譜化是一場角力,基于真實案件已經(jīng)很難成為吸引人的賣點。
近年最后一部掃黑電影的是不是噱頭沒求證,但《掃黑·絕不放棄》確實有賣點,用喜劇演員出身的肖央,有點意思,反差很大,反過來想就有點“去臉譜化”的意思,讓大隊長看著不像個常見的硬漢干警。其他演員都是近年掃黑除惡標配黃金班底,《掃黑·絕不放棄》的片名雖然普通了一點,但故事的基本面和《“大”人物》一樣,是有底子的。
類型電影確實變得豐富了很多,視角和人物比較多,有一些小調(diào)侃穿插,但確實談不上什么驚喜,因為肖央30年的兄弟余皚磊還是“一眼壞蛋”,老實講,你把余皚磊的角色換成另一根筷子王太利,還是不構(gòu)成謎語。在余皚磊給耿樂傳消息被肖央敏銳捕捉之前,我就已經(jīng)在余皚磊帶著肖央見黎叔的時候開場,看到了曝光的底片。
一碗牛肉面就成了純粹的牛肉面,導(dǎo)演說沒有蒜頭了。
豆瓣口碑已經(jīng)是國內(nèi)同類題材最高分。
豆瓣開分7.4分,現(xiàn)在來到6.7分,基本還是合理的。兩部同類型的掃黑電影,五百也沒除以二,而且兩部電影的口碑在同類題材中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雙峰并峙”,口碑遙遙領(lǐng)先。雖然從各個角色來說,都在重復(fù)自己,只有肖央算是稍有突破,可筷子兄弟唱完《老男孩》,下一首《父親》的MV,說的就是“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博激流”的警察故事。——當說不說,《父親》里插科打諢可以,《掃黑·絕不放棄》里讓幾個街頭籃球少年追出幾條街的橋段,是不是有點畫蛇添足?
大概明白集“大”成者的意思吧。
比張藝謀強,但還是差點意思。(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