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代中國人的記憶里,除了《西游記》和六小齡童,大概就是《濟公》和游本昌,但是某種程度上來說《西游記》是閉環的,而漸漸被淡忘的濟公,又再一次成為活佛,成了《一代宗師》里的宮羽田。一顰一笑舉手投足,90歲的游本昌被誰看穿了年紀?爺叔站在那里送名聲給阿寶,就像宮羽田站在那里,送名聲給葉問。
更重要的是,宮羽田在江湖里站出了宮家的門檻,游本昌在和平飯店站出了上海的腔調。我當然不確定上海的腔調是什么樣的,上海牌一度也是我們家的上海牌,我毛線衣的左胸口也確曾繡著“上海”兩個字。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王老師的墨鏡鮑老師的掌鏡,確實再現了及時的紙醉金迷和適時的高速攝影,不厭其煩的側影、倒影和背影,以及隱隱約約的支離破碎。
比較意外的是,不太好進入的茅盾文學獎作品《繁花》,已經被改革開放的洪流和一首一首表征和記錄時代的流行音樂,變得相當好進入了。我覺得神話茅盾獎意義不大,當有金宇澄老師的格局,寫得出來,交得出去。那些不爽的,你倒是跟我說說,王家衛后面等著的,應當是誰。
一部作品有氣質,是重要的。我一直覺得《一代宗師》,是被低估的功夫電影,它是功夫的形而上,就像徐浩峰的功夫電影里,形而下的招式里同樣藏著武林的形而上。拿出來,都是各自江湖的腔調。以至于常覺得,同樣被低估的,還有竭力融合了二者的,陳凱歌的《道士下山》。
劇版《繁花》也有筋骨,易感的是道義與朋友。不同于小說上來就讓陶陶賣弄男男女女,王家衛直接潑墨寫意黃河路,再以碎片閃回復原枝枝蔓蔓。故事是簡化了,但主干清晰,說白了,這畢竟是一部要上央視的作品,而它畢竟是茅獎作品改編之外,又畢竟只是一部電視劇。尤其是,到了13和14集,表演浮夸的“夜東京”危機又有著非常犀利的戲劇鋪陳,然后出現了可以和范廠長爭奪白玉蘭獎最佳男配角的本色客串人物范志毅。真的,這一幫演員憑借著自己的所歷,憑借著王鮑組合的增益,完成了堪稱完美的“上海群戲”,這么說當然還是有點矯情,但是滬語版和國語版,確實是兩種觀感,就像BEYOND的粵語歌和國語歌的距離。
所以并不存在,梁朝偉和胡歌誰比較強,馬伊琍和張曼玉誰比較強,只能說,《繁花》肯定比《小時代》要強,真正感人的事實是,電影導演王家衛拍電視劇也走心了,是比照著花樣年華的味道來的,不信的話你想想,你到現在能描述出來陶陶的老婆長什么樣子?除了每個演員都被拍出了氣質,每一片繁華都被拍出了疏離,每一個溫暖都漸漸露出遺憾,每一次相遇都伏筆著告別。王家衛是有信念感的,這一點胡歌把握得特別好,不虛此行幾年文藝片的錘煉,沒有白瞎命運在他右眼留下的傷疤。
連唐嫣那個蜻蜓點水的擁抱,多一秒都嫌拖沓。
《繁花》的胡歌,閃爍著榮耀和光,哪怕他結結實實被范湉湉扇了一個大耳光,感覺整個劇把不太會演戲的唐嫣都帶起飛了,可見劇版《繁花》這戲對演員來說,學區不錯,而命運的錘煉與眷顧,讓眼前的胡歌,是有資格坐在山巔和娜奧米·瓦茨一起看日落的。繁花里,他是沒有大塊胸肌的金剛。
可能也正是這紙醉金迷的繁華與飛翔。一個好朋友說,確實,容易把心態看壞。這聽起來有點語焉不詳,但這個朋友的話是可以解釋《繁花》豆瓣8.1分的開分的,而《繁花》8.1分的開分,和《一代宗師》8.2分的評分,也是登對的。語焉不詳,是非常王家衛的。但顯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堅信這種不確定,哪怕確信勞什子的腔調的存在。(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