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日,“講好檔案故事 弘揚安徽文化”——安徽省檔案學會檔案文化研究委員會2023年度主題研討會在安徽大學(磬苑校區)水上報告廳舉辦。本次研討會由安徽省檔案學會、安徽省檔案學會檔案文化研究委員會主辦,安徽大學檔案館(校史辦)、安徽大學管理學院、安徽大學文學院協辦,來自全省近百位專家學者代表參加了會議。
檔案文化是指以檔案為基礎,以檔案為載體,以檔案為目的、中心、核心和保證的文化。檔案是一種以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形式描述和記錄社會、人類活動過程或事件的紀錄資料,具有真實性、權威性、可信度等特點,是人們認識歷史、研究社會文化、維護合法權益以及證明事實真相的重要依據。
安徽大學文學院院長吳懷東和安徽省檔案學會檔案文化研究委員會主任劉政屏分別致辭。劉政屏回顧了檔案文化研究會自2021年5月成立以來,各位專家學者能夠保持內心平靜,堅持研究和寫作,出版和發表了一大批研究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角度新穎、視野開闊、質量上乘、影響廣泛,殊為不易。目前會員已出版各類作品集30多部,還有十多部作品正在編排印制中,即將面世。
在檔案文化研究成果集捐贈儀式中,劉政屏向安徽省檔案館和安徽大學分別捐贈了20部文委會會員近年出版的文史研究新成果。安徽省檔案學會檔案文化研究委員會編印的《安徽檔案文化研究(2023)》精彩亮相,其收錄研究會專家、會員的學術論文和隨筆22篇,《安徽檔案文化》意在為廣大會員搭建一個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平臺。
研討會期間,多場專業的檔案文化專題講座和學術報告,讓活動高潮迭起,會員近距離地聆聽,受益匪淺。安徽大學校史辦主任馬仁杰的《安徽大學校史中的紅色基因》,以安徽大學館藏檔案為基礎,綜合、梳理、挖掘出安徽大學校史中的紅色基因,擦亮安徽大學的紅色底色,并為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省委講師團特聘高端宣講專家組成員、省統戰理論研究會副會長李傳璽的《檔案,文史研究的寶庫》,用“全、細、寬、實”四個字講授了利用檔案開展文史研究的態度,為檔案利用、文史研究、文學創作指明了思路和方法;安徽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副總監,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安徽省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王振濤的《檔案——歷史紀錄片創作之本》,以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的拍攝為例,闡述了檔案在紀錄片中的價值體現;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輿情與區域形象研究中心主任章玉政的《劉文典史料的發掘與整理》,講述了如何查找、搜集、利用檔案資料重現“狂人”劉文典傳奇的一生。各位專家從不同領域,不同視野詮釋了檔案文化的價值和魅力,讓與會者深受啟發。
研討會期間,與會代表參觀了安徽大學校史館、劉文典紀念室、安徽大學校史中的紅色基因專題展,更進一步深刻理解檔案在文史研究、文化開發中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圓桌討論環節,王張應對鄉人張恨水的“追逐”和程堂義對合肥工業文化的“挖掘”,給大家帶來啟發和幫助。
檔案文化無處不在,生動鮮活,安徽省檔案文化研究委員會致力于“講好檔案故事,弘揚安徽文化”,深入挖掘館藏檔案、民間檔案,著力學術研究,文化傳承,助力社會發展、文化強省。
大皖新聞記者 李燕然 通訊員 莢敏 葉純
編輯 徐海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