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quán)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授權(quán)的媒體、網(wǎng)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wǎng)”,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由安徽著名作家潘軍編劇并任總導演的40集電視劇《分界線》正在全國熱播。8月26日“黃山書會”,安徽美術(shù)出版社將隆重推出3卷本《泊心談墨意——潘軍畫集》。潘軍接受大皖新聞采訪時表示,自己最早是學畫的,而書畫也是自己最后的精神家園。
潘軍是一個傳奇,身上有很多斜杠。作為作家,他的小說《重瞳》《海口日記》《風》《獨白與手勢》等,已成為中國先鋒小說的經(jīng)典;作為劇作家,他的話劇《合同婚姻》《霸王歌行》已成為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中國國家話劇院的保留劇目,在世界十幾個國家上演,并獲國際獎項;作為影視導演,當年的電視劇《五號特工組》風靡全國,當下的《分界線》正在熱播,高居收視率榜首。但實際上,潘軍表示:“我最早就是學畫的,完全自學。”
1977年恢復高考,身為知青的潘軍報考浙江美術(shù)學院,參加了復試,體檢了身體,但最后還是因為身份問題落選了。第二年,潘軍改考文科,上了安徽大學中文系。3年后,他自編自導了獨幕話劇《前哨》,他本人扮演了魯迅——這個戲后來獲得了全國大學生文藝會演一等獎。從此他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幾十年的努力,讓潘軍成為中國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再以后,他又投身到影視導演領域里,依然還是無師自通,卻拍了一些膾炙人口的電視劇,至今還在不斷重播。
潘軍說:“這些年無論是寫完一部書,還是拍完一部戲,總會利用繪畫來作為調(diào)劑,繪畫一直就是一個夢。這一輩子就是舞文弄墨,六十歲之前舞文,之后弄墨。對我而言,這就是詩意。”
丁酉年是潘軍的本命年,他離開居住20年的京城,回到了故鄉(xiāng)安慶,遂在長江邊上筑起“泊心堂”——這是潘軍的齋號。潘軍說:“這些年過得逍遙,但心不靜。現(xiàn)在我每天面對一條長江,眺望江南峰巒一帶,看江上過往帆檣點點,再回到案頭提筆研墨,算是踐約了。我只是在圓自己一個夢,書畫是我最后的精神家園。”
據(jù)了解,3卷本《泊心談墨意——潘軍畫集》收入250余幅作品,分人物、山水、戲曲人物及花鳥、扇面等,絕大部分都是潘軍回鄉(xiāng)之后完成的。著名評論家唐躍認為,潘軍的畫雖說可以歸為“文人畫”,但并不意味著他沒有功夫,他的寫實基礎很棒,又仰仗著過人的才情,把研讀的積累轉(zhuǎn)換到繪畫中,雖看不出任何師承,但運筆成風、灑墨成趣,點線紛披,暈染自如。“要說能折騰,而且折騰的很優(yōu)雅、很漂來、很像樣,潘軍絕對是無與倫比的。”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 (配圖已獲出版社和潘軍本人授權(quán))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